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与人类的关系,净化水的方法⒉了解水的组成⒊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⒋知道过滤分离物质的方法⒌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⒎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 【新课预习】教材第四单元 知识点1 水 ⒈水的组成
⑴电解水的实验---目的: A.装置---电解水装置
B.电源种类--- 电
C.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通电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位 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 ) :( )
E.检验:O2---出气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点燃---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⑵结论:①水是由 组成的。②1个水分子是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一、单元复习目标
艺术的门类很多,本单元课文主要涉及到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复习有关艺术的文章,借助语言欣赏各种艺术,可以使我们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熏陶,心灵上获得愉悦;并且可以提升我们的完美趣味,提高我们的完美能力。
二、单元内容归纳
《明湖居听书》通过描写琴师、黑妞的表演,特别是对白妞说书精湛技艺的生动描绘,表现了白妞说书艺术的精妙绝伦,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就。
《观舞》是一篇精粹的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冰心。文章描写了印度青年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表演,抒发了作者的深刻感受。
《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和流传,《二泉映月》的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
《重复与变化》是一篇谈艺术创作规律的文章。作者选取一系列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了在艺术创作,主要是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这一重要的艺术规律。
《油画〈伏尔加纤夫〉》是一篇介绍绘画的文章,依次介绍了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口语交际 1.交际目标
⑴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关注兴趣和鉴赏能力
⑵训练口语交际时话题集中,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原子核是( A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将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 D )
A.原子
B.单质
C.分子
D.元素
3.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
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
A B C D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5.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
考试要求:
(1)原子结构的认识
质子(带正电)
广原子核
(带正电)
L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 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 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⑴ 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
考试要求:
(1)原子结构的认识
质子(带正电)
广原子核
(带正电)
L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 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 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⑴ 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教学策略
1、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特别是氯化钠,认
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粗盐提纯实验部分操作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
生作好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
3、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可先简单介绍其用途,再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
自然引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再讲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5、对于盐的溶解性,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在教学中可先补充讲解后再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
知识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来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提取有用信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盐、化肥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盐、化肥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
3、过滤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根据首字母及汉意填入适当的词。
1. H can’t speak in front of people. He is s_____.
2. I’ll study hard. I don’t want to let my parents d_____.
3. He is _______(自信的)to pass the exam.
4. Without my _______( 允许), don’t touch my things.
5. I am very busy. Don’t b______ me, OK?
6.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i_____ very fast.
7. He is _______(精力充沛的). He can do everything well enough.
8. Do you know the h______ of the basketball?
二、单项选择
1. If he ______ here, that’s very good.
A. is B. was C. were D. has been
2. The man 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九单元 溶 液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九单元 溶 液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doc
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
一、我会选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计20分)
1、我国科学院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这位院士是( )
A、侯德榜 B、张青莲 C、钱学森 D、袁隆平 2、下表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氢
6 6 6 碳
8 8 8 氧 11 12 11 钠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1 B、12 C、23 D、22 3、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C B、O C、2C D、CO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