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四课时
“祭十二郎文教案四课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祭十二郎文教案四课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教案四课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1.质疑解难,归纳梳理《祭十二郎文》一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抒发的骨肉之情和宦海人生的感慨。 3.品味本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质疑解难,归纳梳理《祭十二郎文》一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抒发的骨肉之情和宦海人生的感慨。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散文阅读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1.默读《祭十二郎文》,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归纳梳理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和一般的祭文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指名朗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句子说明韩愈对侄儿的死为什么会这样悲痛欲绝? 4.重点朗读第五自然段,揣摩语气助词在表达感情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4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教学目的】
.旧式祭文的基本写法,及本文不拘常格的表达。
.感知文章的社会人生内涵,包括生命无常、宦海沉浮的哀感。 .掌握积累相关字词。 【教学重点】
融厚重抒情于简明叙事中的写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步骤】
.字词预习(补充)
丧:丧àɡ,丧失,丧亡;丧āɡ,丧事,丧乱。 就食:谋生;就,动词,接近,引申有谋取意。 .
零丁:一作伶仃,言孤独无依。 形单影只:言孤独无侣。
省ǐɡ:探望。 戎óɡ:指军务,还可指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 殒ǔ:丧命。 兆:祭坛或墓地的界域。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 .皆不幸早世 通“逝” .敛不得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曷”通“何”,什么 ◇一词多义
省:不省所怙 (知道) 吾往河阳省坟墓 (探望) ..
虽:吾时虽能记忆 (虽然 ) 虽万乘之公相 ( 即使) ..始:始来京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一)
编写人: 任玉芳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时间:2009-2-2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学习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十二郎真挚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学习作品夹叙夹议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学法指导】:诵读法、品读鉴赏、讨论法。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韩愈,字退之。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往年做过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名。其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了南北朝以来的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作品收为《昌黎先生集》。代表作《马说》《师说》等。
背景介绍:韩愈自幼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和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之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文体知识:祭
读《祭十二郎文》(优秀2篇)
篇一:祭十二郎文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
1.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古文写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这一常规,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称颂于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破骈为散,不拘常规,或散或偶,或长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隐的《祭小侄妇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响。
2.介绍作者及背景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注意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② 学生初读认准字音;再读体会感情。
③ 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 检查朗读,看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
4.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再读首先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
(有条
分解因式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课 题
§2.3.1 运用公式法(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将某些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多步骤分解因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2.3.1 A) 第二张(记作§2.3.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
第四单元第四课时学案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4 Section B 2a-2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fe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熟练运用形容词及其最高级对人物特征进行描述
2.学会使用最高级和其他用于比较的词撰写文章介绍达人的原则及自己和达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明星本身并关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平台。 教学重难点:将比较级和最高级灵活地运用到文章或谈话中去。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292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读完成Section B 2b,学科组长检查。 3、自学完成2c,2d,2e,学科组长检查。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Do you know all these people? Why did these people become famous?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
unit9第四课时
八年级英语(上)导学案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第四课时 Section B (3a-selfcheck)
设计:蔚晓琳 审稿:雷印东
【课前预习】 1.学习目标:
1.学会写邀请函。
2.能给出不能接受别人邀请的具体理由。 3.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2.认知目标:
1)词 汇:housewarming opening concert headmaster event guest calender daytime 2) 语法项目: 1.用can发出邀请 2.情态动词have to/must
3.学会使用将来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 3) 语言目标:
预习本课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1【应掌握的词组】
the opening of ......的开幕式、落成典礼 reply in writing书面回复
go shopping去购物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go to the concert去听音乐会任务 not......until 直到.......才 2.【应
unit9第四课时
八年级英语(上)导学案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第四课时 Section B (3a-selfcheck)
设计:蔚晓琳 审稿:雷印东
【课前预习】 1.学习目标:
1.学会写邀请函。
2.能给出不能接受别人邀请的具体理由。 3.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2.认知目标:
1)词 汇:housewarming opening concert headmaster event guest calender daytime 2) 语法项目: 1.用can发出邀请 2.情态动词have to/must
3.学会使用将来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 3) 语言目标:
预习本课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1【应掌握的词组】
the opening of ......的开幕式、落成典礼 reply in writing书面回复
go shopping去购物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go to the concert去听音乐会任务 not......until 直到.......才 2.【应
咬文嚼字第三四课时
大同机车中学语文学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 班级 小组 姓名
8..《咬文嚼字》(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备注
1、 分析后四段的相关内容,把握“咬文嚼字”的其他内涵;
2、 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课后第二大题。 【学习导航】
一、 再读文章第五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把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为不超过25字的句子。
②作者形成的结论是什么?(概括不超过20字)
③对“推敲”的总评价为: 。
④对“推”的评价为: ; ⑤对“敲”的评价为: ; ⑥对“推”与“敲”分析后的总结为: 二、默读课文第六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咬文嚼字,那么咬文嚼字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2、作者认为字的意义有几种类型?
3、 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它们各有什么
咬文嚼字第三四课时
大同机车中学语文学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 班级 小组 姓名
8..《咬文嚼字》(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备注
1、 分析后四段的相关内容,把握“咬文嚼字”的其他内涵;
2、 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课后第二大题。 【学习导航】
一、 再读文章第五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把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为不超过25字的句子。
②作者形成的结论是什么?(概括不超过20字)
③对“推敲”的总评价为: 。
④对“推”的评价为: ; ⑤对“敲”的评价为: ; ⑥对“推”与“敲”分析后的总结为: 二、默读课文第六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咬文嚼字,那么咬文嚼字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2、作者认为字的意义有几种类型?
3、 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它们各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