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史大致是
“中国诗歌发展史大致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诗歌发展史大致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诗歌发展史大致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简述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 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 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的陶器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 期的文化遗址。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 落。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几何形图案主要有:弦纹、网纹、锯 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样,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兽纹较多的是猪 纹、狗纹和鹿纹,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
中国动画业发展史
《中国动画业发展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班级:地理科学学院13级师范3班 组长:王芹
组员:王倩、陈韵璇、彭凌霄、徐羽 指导教师:苏迎春 一、 选题理由
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动画,已经不只属于学龄前儿童,它伴随着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直至成年。动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感动、思考和激励。动画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叙事和表达,同时也创造了青少年自我表达的空间,于是成为我们“90后”成长路上的“旅伴”。
对中国动画业发展史的研究对我们而言就是在回忆童年,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心态很快乐积极的,当然这样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我们思考问题并取得收获。
二、 研究背景
中国动画曾取得过非凡的成绩。《大闹天宫》一直为世人传诵,并一度轰动伦敦电影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则摘得了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等5项国际大奖;剪纸片《鹬蚌相争》也曾勇夺西柏林银熊奖。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动画制作业的市场化运作,美、日等国的动画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并进一步侵占了我国市场,对我国动画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国内动画的发展自身方面的诸多因素,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概述
中国小说发展线索源头-----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 高潮期
远 古 神 话
魏 晋 南 北 朝 志 人 志 怪 小 说
唐 传 奇
宋 元
明 清 后 章 回 小 说
话 本
小说的起源源头 : 神话 诸子 史传
影响: 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 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汉代 第一篇初具小说规模的作品是《燕丹子》
庄子外物篇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 亦远矣。”《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 十家的最后。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
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神
话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 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 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远古神话代表作《山海经》 《淮南子》(刘安)
志人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佛法灵异之事,有一些宗教迷信思想,但也有积极
的民间故事和传说。1.宗教迷信
2.神仙方术干宝《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宋 定伯捉鬼)
志人小说其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
中国电力发展史
第一集 驱散黑暗 一、主题思想
十九世纪末工业文明因电力工业的出现而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着每一个农耕社会的角落。而此刻的东方却正处于一个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速下滑的轨道上。本集以电力在旧中国的发展为主线,以旧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在描述电力文明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勾勒出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变迁对电力事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电力工业在旧中国发展历史的描述展现党领导人民开创的民族解放事业对中国电力工业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内容梗概
电力文明的火炬从法拉第的手中辗转到中国,就在上海外滩亮起那15盏电灯开始,电力文明便开始了她的中国之旅。
在人类发明了电的一百多年来,电力工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现代社会,电已经无所不在;但在120多年前,当东方社会第一次“触”电时,与其说它带来了文明,不如说它带来了更多的苦难和沉重。点点的电力之火,燃亮的却是一个破碎、僵化、腐朽、挣扎的旧中国。
当清工部安装在仪銮殿的第一台电灯照亮慈禧太后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时,电力文明的星星之火借洋务运动三位重臣——李鸿章、左宗堂和刘铭传之手,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燃烧;从立德尔创办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到洋务运动催生起民族电力工业,仅仅十
中国税收发展史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制度
(一)建立和健全涉外税制
1980年9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明确规定涉外企业继续沿用修订后的工商统一税,并要缴纳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至此,我国的涉外税制初步建立起来。
(二)第一步利改税
1983年为了通过用税收来规范围家与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国家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即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简称利改税。主要内容是:凡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的利润,一部分采取多种形式上缴国家;凡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第一步利改税对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第二步利改税
1984年国家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即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发布了关于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等税种的行政法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的工商税按性质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4种税;对某些采掘矿产资源的企业开征资源税;恢复和开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生态学建立前期,生态学成长期和现代生态学发展期。生态学发展史证明它是密切结合人类实践,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生态学建立前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学知识,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直到目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动植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生态学思想萌芽,在我国和希腊古代著作和歌谣中都有许多反映。我国的《诗经》中就记载着一些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鸠巢的寄生现象。《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古希腊的安比杜列斯(Empedocles)就注意到植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其学生都描述了动植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如分水栖和陆栖,肉食、食草、杂食等,气候和地理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
(二)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生态学建立前期,生态学成长期和现代生态学发展期。生态学发展史证明它是密切结合人类实践,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生态学建立前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学知识,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直到目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动植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生态学思想萌芽,在我国和希腊古代著作和歌谣中都有许多反映。我国的《诗经》中就记载着一些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鸠巢的寄生现象。《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古希腊的安比杜列斯(Empedocles)就注意到植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其学生都描述了动植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如分水栖和陆栖,肉食、食草、杂食等,气候和地理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
(二)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
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
中国史上的广播事业
发展需要新事物,而新事物的存在必然造就发展。自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理论,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关于电磁波理论的确证,以及1895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试验成功,为无限电传播奠定了理论和实证的基础。1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从天才的设想到活生生的现实;从实验室的阳春白雪到百姓家的寻常物件,在中国新闻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是前辈们一串串凝重而坚实的足迹。随着新闻事业最早的表现形态——报刊出现后,中国的新闻事业便开始萌芽。邸报的诞生,外报的出现,这一切都增加了中国新闻史的阅读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新闻史上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产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史无前例;邵飘萍无限雄壮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民报》的在革命时代的空前意义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社会始终在发展,新闻以纸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需求。信息来的那么迅猛,无论是社会改革、国家革命还是经济发展,无一不时刻有着新信息的出现。而报纸,虽然有日报的每天出新,有大容量的可观版面,但毕竟需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