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考试重点整理
“训诂学考试重点整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训诂学考试重点整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训诂学考试重点整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训诂学
目 录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1 第一节 什么是训诂学????????????????????2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上)?????????????????????16
第一节 文献正文里的注疏??????????????????16 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注疏???????????????????18 第三节 注释的内容?????????????????????20 第三章 训诂体式(下)?????????????????????28 第一节 集合贮存型?????????????????????28
第二节 理论证实型?????????????????????33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37
第一节 训诂的条例?????????????????????37 第二节 训诂的方式?????????????????????49 第三节 训诂的术语?????????????????????57 第五章 训诂方法????????????????????????62 第
训诂学心得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3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052C07B0 课程名称: 训诂学 改卷教师: 学号: 11302001 姓 名: 梁文骁 得 分:
训诂学心得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训诂学,我倍受启迪。初次接触训诂学时我并不觉得很难,这个对于有一定古代汉语水平的人都有感受。从表面来看训诂学就是研究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工作,将现代人看不懂的古字用现代的意思表示出来。
很多人觉得训诂学其实跟古代汉语相差不多,何必还要再开设这门课程呢。起初,在没学过训诂学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当真正学习过训诂学后发现,这之中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
简单来说训诂学就是研究古代文字,其研究面相对独立,已字为对象。而古代汉语则不同,其研究的是古代文献的整体,包括字词句等,古汉
训诂学教案
训 诂 学
宋朝宋郊,与其弟宋祁,尝与一胡僧相处。译:他们曾经和一个姓胡的僧人相识。
东汉张湛,居乡好礼,动止有则。建武初为左冯翊,请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行。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轼路(辂)马。??” 译:遥望寺院庙门即下马步行。 告,请也。告归谓请假归。寺门即平陵县门也。风俗通曰:“寺者,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
灭明非公不至,宜其见取于圣门也。译:无论是一个普通平民还是身居官位,他都能做得很好理应列入圣贤之列。
莫:天色已晚。暮 阿房宫:阿:从阜,可声。大陵也。房:通“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喜爱。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晋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如野马之驰。”陆宗达:“马”同“塺”,(mei阳平)尘土。霾(mai阳平) 传统语言学(小学):文字学(形)、音韵学(音)、训诂学(义)。 训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古代文献语言。
训,诂,解释古代语言 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发生牧野之战。 《诗经》:“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辂)斯何?君子之车。” 敦煌词《浣溪纱》:“五里(五两)竿头风欲平,长(张)帆举棹觉船行。 五两:
训诂学教案
训 诂 学
宋朝宋郊,与其弟宋祁,尝与一胡僧相处。译:他们曾经和一个姓胡的僧人相识。
东汉张湛,居乡好礼,动止有则。建武初为左冯翊,请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行。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轼路(辂)马。??” 译:遥望寺院庙门即下马步行。 告,请也。告归谓请假归。寺门即平陵县门也。风俗通曰:“寺者,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
灭明非公不至,宜其见取于圣门也。译:无论是一个普通平民还是身居官位,他都能做得很好理应列入圣贤之列。
莫:天色已晚。暮 阿房宫:阿:从阜,可声。大陵也。房:通“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喜爱。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晋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如野马之驰。”陆宗达:“马”同“塺”,(mei阳平)尘土。霾(mai阳平) 传统语言学(小学):文字学(形)、音韵学(音)、训诂学(义)。 训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古代文献语言。
训,诂,解释古代语言 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发生牧野之战。 《诗经》:“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辂)斯何?君子之车。” 敦煌词《浣溪纱》:“五里(五两)竿头风欲平,长(张)帆举棹觉船行。 五两:
训诂学作业
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
刘倩倩 论文作者:______________ 汉语言(师范) 专 业:______________ 14090172006 学 号:______________
一班
班 级:______________ 摘 要
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历史悠久,以文字、音韵、训诂学为主导发展了几千年,具备了深厚的积淀和完备的体系。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首先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科学。随着训诂学的发展,训诂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文化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训诂学不仅仅是专家之学,而且是一门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学问,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训诂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其作用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训诂、产生、发展、作用
1 训诂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当一个时代的人不再能轻松地阅读和理解前人的文字和书籍时,训诂学就应运而生了。简单地说,训诂学就是用现代社会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前人的文字。那么,何为训诂?
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 “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
汉语言文学专业训诂学复习重点
训诂学复习纲要
第一讲 训诂学·绪论
【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训”和“诂(故)”经常连用,称为“诂训”“训故”“故训”“训诂”等,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双音词。
【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第二讲 训诂小史
一、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一)萌芽表现: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 随文释义的注疏 1.形训
《左传? 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 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2.声训
《礼记? 乐记》:“是故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管子? 心术上》:“义者,谓各处其宜也。” 《庄子? 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3.义训
《孟子? 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者三代共之。” 《韩非子·解老》:“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渭迷。” 二、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一)兴盛的原因
(l)统治者尊经、博士讲经,促进了训诂的发展 (2)秦火之后,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C、音义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
2010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声训 2.义界 3.当作 4.反训 5.连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将古代的话加以解释,使之明白可晓,谓之_______。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_,三、指导辞书编纂。 3.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旧称_______)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_______、训诂学。
4.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三点,一曰务平实,_______;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_______,勿强解。
5.俗语词,包括_______和_______。
6.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的通别。 7.“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
8.审文例里的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要者,有_______、_______、
训诂学论文选题
“声旁有义”与训诂校勘周子翼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13(3/4)
“声旁有义”与训诂校勘周子翼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13(3/4)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黄桂婵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1999.3 世纪末: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下篇)梅琼林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21(1)
试论阮元在训诂学上的贡献陈东辉(浇灌大学)古汉语研究1999.(3)
训诂学的新收获:评孙雍长先生的《训诂原理》林玉山姚晓南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9(4)
论闻一多的《诗经》新训诂方法闻彩兵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5 汇古今训诂精萃、开诗经研究新篇幅:读新版《诗俞理明辞书研究经词典》彭高琳/1998.2
《论语》训诂四题蔡英杰淮北煤师学报1999、1 毛传训诂释例筱竹河南民国日报1923年
北大编《古代汉语》若干训诂问题饶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3 训诂方法举隅龚国祥江汉大学学报:社科1987.4
谈谈近代词义训诂与现今土语李之亮郑州大学学报:哲社1987.6
论清代王念孙、王引之训诂研究之成就李中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88.1
训诂二题---殷孟伦先生《子云乡人类稿》读后吴庆峰
训诂学读书笔记
训诂方法之
声训
摘要: 训诂学是以训诂为基础,在长期的训诂过程中积累而得的规
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词义。 在解释词义的工作中,声训(因声求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在训诂学中可以解决明通假,考方言,求语源的问题。对训诂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 训诂 方法 声训
关于声训的解释
对于声训的解释也有不同说法,通常解释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声义同源”理论)寻求或证明语义的一种训诂方法。唐代训诂学家孔颖达的解释:“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诗经·周南·关雎》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训诂的两个法则:1、用词释词(解释词的概括意思,相当于哪个词,用今语解释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言(雅言)解释方言),2、疏通文意(解释词的具体含义、具体色彩,句子的含义,解释句、段、篇)。
近代学者黄侃的解释:“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推求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总体说就是“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