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顿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哪些
“霍顿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霍顿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哪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霍顿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哪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河流地貌定律
图 2-4 流域与水系示意图
人们发现,自然界的水系在发育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归纳成一些河流地貌定律,如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数律、河长律、面积律和河流比降律等。
河数律指水系中任一级河流数与该级河流的级别呈反几何级数关系,级数首项为1,公比近似于分叉比,即:
N?R i?2,3,?,? (2-6)
??iiB式中 N—第i级河流数;
iR—分叉比,即某一级河流数与高一级河流数之比,
BR?N/N;
Bi?1i?—水系中最高的河流级别。
河长律指水系中各级河流的平均河长与该河流级别近似于正几何级数关系,级数的首项为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河长,公比为河长比,即:
L?LR i?2,3,?,? (2-7)
i?1i1L式中 L 、L—第i级和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河长;
i1 R—河长比,即某一级河流的平均长度与低一级河流的
L平均长度之比,R?L/L。
Lii?1根据河长律,可导出面积律如下:
F?FR i?2,3,?,? (2-8)
i?1i1F式中 F、F—第 i级和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流域面积;
i
1
河流地貌定律
图 2-4 流域与水系示意图
人们发现,自然界的水系在发育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归纳成一些河流地貌定律,如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数律、河长律、面积律和河流比降律等。
河数律指水系中任一级河流数与该级河流的级别呈反几何级数关系,级数首项为1,公比近似于分叉比,即:
N?R i?2,3,?,? (2-6)
??iiB式中 N—第i级河流数;
iR—分叉比,即某一级河流数与高一级河流数之比,
BR?N/N;
Bi?1i?—水系中最高的河流级别。
河长律指水系中各级河流的平均河长与该河流级别近似于正几何级数关系,级数的首项为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河长,公比为河长比,即:
L?LR i?2,3,?,? (2-7)
i?1i1L式中 L 、L—第i级和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河长;
i1 R—河长比,即某一级河流的平均长度与低一级河流的
L平均长度之比,R?L/L。
Lii?1根据河长律,可导出面积律如下:
F?FR i?2,3,?,? (2-8)
i?1i1F式中 F、F—第 i级和第一级河流的平均流域面积;
i
1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
编制人:刘传山 审核人:宫景林 使用时间:2012-12-20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各种侵蚀作用(只需要理解,不需要掌握)。
2、以典型的“河流地貌图”或“河流流域图”为背景材料,分析不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3、通过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的冲积平原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过程及地貌形态特点。
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的作用和对聚落分布、选址的影响。
【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快速阅读,独立完成图表,动笔写在学案上。
2、“案例分析、合作探究”部分:要求动脑联系前一环节、展开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要求面向全班同学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展示探究结果。
3、“即时应用”部分:要求限时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当堂小结”部分:要求合上课本不参考板书和学案,动笔把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写在指定位置。 5、“课后拓展应用”部分:要求查找资料合作完成。
一、河流侵蚀地貌
【自主学习】阅读课77页,完成
【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课本78页活动,参考“张家界市的相关图片”(利用关键词回答) 【即时练习】 读图 ,完成1~2题:
1、关于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1)
潍坊实验中学高二地理导学案 编制人:刘宝经 王建亮 审核: 审批:
NO.11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各种河流地貌的成因,提高判读河流地貌类型的能力; 2.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重难点】
1.通过图文材料确定具体的河流地貌类型。 2.结合具体事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情景导学】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一过“北雪南风飞不过”的严关,连绵不绝的土山土岭便突然消失了踪影,一座座嶙峋的石峰平地崛起,峭拔玲珑,千姿百态,远远望去似万剑攒天,千树撑云。越近桂林,山愈峻奇,石愈灵秀,或孤峰婷婷,或峰丛连坐,森列无际。“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清彻的漓江水,曲折萦回在千山万壑间,犹如一条长长的青罗带,山环水转,秀丽无比,世人交口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河流侵蚀地貌(读课本P77页图4.17河谷的演变过程)
河流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以什么侵蚀为主?形成的河谷横剖面分别呈什么型? 河谷形成阶段 河谷形态特征 主要侵蚀方式 初 期 中 期 成熟期
《河流地貌发育》教学设计 - 图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姓名 学校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麦小王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528100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1、解析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百度搜索技巧培训 2、分组并分配任务。
3、各组搜集信息,建立百度贴吧(http://tieba.http://www.wodefanwen.com// )和组内Q群,得出初步成果。 4、教师检阅初步成果并给出修改意见,提供多个较有用的搜索结果作为参考。 5、小组修改成果并定稿。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节系统介绍了内力与外力的种类和作用方式之后,再以河流地貌为例详细地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由于外力作用的几个方式中,只有侵蚀和堆积能够比较显著地改变地貌,因而河流地貌也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教材分别选择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学
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
【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填出以下表格。
【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读图4.17 ,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 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
143地表形态的塑造之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的: 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掌握河流不同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上面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加深,此时河谷窄而深,古壁陡峭,横剖面成“V”字型
(2)“V”字型河谷形成以后: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会在凹岸侵蚀,凸案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展,其横剖面成U字型 #,完成地理书必修一第78页活动 2,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流出山口的地区,河流流出山口以后,河流流速减慢,河水中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优质资料 欢迎下载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课 题 主讲教师 电工电子技术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江 金 兰 授课对象 地 点 授课时间 12电气1班 D-308 第八周 周一 第七节 能力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1、理解支路、节点等电路常用术语;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新课导入 基本概念理解 教学任务 比较两个不同电路,分析求解电流 通过图例分析支路、节点概念 提出任务,实践操作,分析结果 通过实例理解电流定律并巩固其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法/问题法 图例分析法 实践法、分析法 实例分析法 实习分析法 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实践求真知 实例应用 推广应用 总结与作业 总结课堂重点内容及注意问题,布置作业 讲解法 教材 自编教材《电工技术》《电工技术习题册》 教具 Z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浙江师范大学 陈晓萍
班级:中职电子电工类
课题:电阻的串联电路
课时:一课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具:黑板、多媒体课件、粉笔
一、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章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能力的原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复杂电路的几个概念。
(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3)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
(4)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
2、能力目标:
(1)掌握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2)领会电工学中归纳、假设的研究方法。
3、情感目标: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谨慎、仔细、不怕难的乐观情绪,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要突出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更深层次探讨,即弄清定律实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定律。
2、教学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一要说明回路绕行方向一经选定就不能中途改变;二要通过课堂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
3、教学设计思路
优秀教案_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课程名称:《电路基础》
课题名称:基尔霍夫电压电压定律授课班级:电气1351班
授课教师:胡杨
单位: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
1
课时(课题)授课计划
教学目标
(1)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掌握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分析复杂电路及复杂电路的计算,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重点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回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以及开路电压难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数学表达式中各电压降正负值的判断
课堂类型新授理论课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互动法、答疑法
教学仪器
仪表
工具材料
实验电路板、万用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二、复习回顾
三、新课导入
四、授课内容
五、课堂练习
六、课题小结
七、布置作业时间分配:3分钟
5分钟
5分钟
45分钟
15分钟
4分钟
3分钟
课后总结:
审签意见:
签名:年月日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