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伦理包括君臣
“论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儒家伦理包括君臣”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中国文化通论期末论文 课程:中国文化通论 指导老师:罗超 论文题目: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学生:温碧芬 学号:1005030118 班级:对外汉语02班 (周三3、4节) 2012-11-18
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层次的剖析和认识。分别
从孔子的“仁学”、“仁人”、中西方仁爱和博爱对比、古今道德伦理道德对比,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滋生新的枝叶等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 仁学 博爱古今 中西 价值体系
儒家道德伦理体系是由孔子奠定理论基础, 由孟子、 荀子加以阐发, 汉儒加以系统化, 宋明儒加以本体化的道德人文主义理论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道德伦理体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学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对孔子的“仁”学进行层次剖析。
一、孔子的“仁”学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学理论。它是在家庭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我意识,包含着与各种社会关系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这是伦理人道学说,也是建构社会伦理秩序与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仁学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仁人”和“仁爱”。
(一)“仁人”
历史文选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贞观君臣论治(节选):
1.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丙午(二十一日),太宗与群臣讨论防盗问题。有人请求设严刑重法以禁盗,太宗微笑着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集,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移浪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老百姓吃穿有余,自然不去做盗贼,何必用严刑重法呢!”从此经过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在野外露宿。)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了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虑,不来自于外面,而常在于自身。凡欲望多则花费大,花费大则赋役繁重,赋役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价值
本文讲的是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价值
张渝
“忠恕”是儒家道德学说中重要的理论命题。《论语》记载孔子曾告曾子云:“吾道一以贯之。”门人问曾子何意,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在曾子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是以“忠恕之道”贯穿始终的。在论语中,有多处是关于“忠恕”的,例如: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一、“忠恕”的本义探讨
究竟什么是“忠恕”?在论语中,孔子论“忠”有多层意思,既可以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如“臣事君以忠”,亦可以是在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如“为人谋而不忠乎”,所以邢昺《论语正义》说“忠谓尽中心也”,朱
从儒家之终极关怀论
从儒家之终极关怀论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第37期 2006年2月 頁57-63
從儒家之終極關懷論 生命倫理學之方向
李瑞全
*
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原是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的用語,用以指表人類的宗教追求方面的表現。儒家作為一兼具超越意義的大教,雖然是以哲學為主,但對生命的終極意義也有其一貫的陳述。依儒家的義理,生命之終極意義是表現人之為人的價值,這即是道德的表現。但人之生命與現實的環境也有相逆相順的情況,而常不能如人之所願,對於人之道德實踐,現實之回報也常不如理,有德者不一定有福,有福者更不一定有德,此所謂德福不一致的遺憾和問題。人所能為力者是其自律道德的表現,但生命之順逆卻不在自力的範圍之內,因而有命的概念。儒學言命有二義:義理之命與命限之*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命。義理之命即天命,是指人之天職,即人之道德上所應為之份內事。命限之命是統指外在之限制,此指人類在氣命上的遭遇,而這卻常是人類所不能掌握的。因此,在道德實踐之中乃有命限之問題。人如何在與命限相順相逆中使一己之生命不遭橫逆,固然可作反思,但由於宇宙變化之複雜性,即傳統儒者所謂氣化,不是人力所能知了和自主,因此,幸福成為一超乎人
从儒家之终极关怀论
从儒家之终极关怀论
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第37期 2006年2月 頁57-63
從儒家之終極關懷論 生命倫理學之方向
李瑞全
*
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原是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的用語,用以指表人類的宗教追求方面的表現。儒家作為一兼具超越意義的大教,雖然是以哲學為主,但對生命的終極意義也有其一貫的陳述。依儒家的義理,生命之終極意義是表現人之為人的價值,這即是道德的表現。但人之生命與現實的環境也有相逆相順的情況,而常不能如人之所願,對於人之道德實踐,現實之回報也常不如理,有德者不一定有福,有福者更不一定有德,此所謂德福不一致的遺憾和問題。人所能為力者是其自律道德的表現,但生命之順逆卻不在自力的範圍之內,因而有命的概念。儒學言命有二義:義理之命與命限之*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命。義理之命即天命,是指人之天職,即人之道德上所應為之份內事。命限之命是統指外在之限制,此指人類在氣命上的遭遇,而這卻常是人類所不能掌握的。因此,在道德實踐之中乃有命限之問題。人如何在與命限相順相逆中使一己之生命不遭橫逆,固然可作反思,但由於宇宙變化之複雜性,即傳統儒者所謂氣化,不是人力所能知了和自主,因此,幸福成為一超乎人
孔子与儒家的论学思想
孔子与儒家的论学思想
1. 孔子与儒家论学
儒家论学,把学问看作修身入世,发展自己为理想的完人(君子)的途径。孔子的著作,即儒家的众经之首《论语》中到处可见“君子”,“君子”与“小人”相对照而被立为人生修养的目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患人不知,患德之不修也,己之不学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不器。(器,各适一用;而成德之士,体无不具,用无不周,非特一才一艺而已。)
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为学矣。(礼记·学记)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见闻杂记》591))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程叔子曰:精神道德言动,一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1
(《见闻杂记》591)
子曰:士而怀居,不
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文化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赵波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中从个人的价值观的修养到国家的强大复兴,无时无处不在使用和彰显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于其中的能够“古为今用”“亘古不变”的永恒定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吸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观则是突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仁”\和\礼\为做人的最高准则,以民为本关注个体的人格独立,主张直面现实,积极进取.济世救民,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关键词:儒家文化 ; 思想内涵 ; 现代价值
儒家文化,源于东周春秋,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洋溢起辉煌的生命力。从先秦时期的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地位的确立,再到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确立后,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所谓道统,就是把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人类生存原理流传下来,为子子孙孙所遵守,只要中华民族不断的生存发展,则中华文化的道统自然
规划论方法包括线性、非线性、等
规划论
综述:规划论是研究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利用或调配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期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的数学方法。它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所给定的条件下,如何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计划管理工作中的最优方案。通常称必须满足的条件为“约束条件”,衡量指标为“目标函数”。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组合规划、随机规划、多目标规划等。在经济管理、工程设计和过程控制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1. 线性规划
1.1 线性规划起源
研究线性规划最早的是苏联的П.В.канторович(康脱洛维奇),1939年,他发表了《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一书。主要讨论了机床、负荷、下料运输等问题。但他提出的问题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自己也未能提出一个统一的求解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运输的需要,提出线性问题的解法,美国的经济学家柯普曼(Koupman)也研究了运输问题。直到1947年,美国的G.B.Dantzig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才使线性规划这门学科在理论上趋于成熟,并成功地运用到了工业、交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内,使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管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摘 要】儒家理论博大精深,在其所涉及的管理领域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目标,而“修身”作为儒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进行的是一种由“内圣”到“外王”的自我修炼,突出了“修身”在自我实现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现代社会正日渐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但我以为追求至善心性、反求诸己、慎独主敬的儒家修身之道,对于当代人面对安身立命问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管理思想 修身之道 自我管理
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由孟、荀进一步发展、丰富,形成了思想比较丰富的儒家理论学派。其中儒家管理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它是围绕着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及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展开的。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对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修身之道进行了提炼、分析、整合,归纳整理出其中对现代人进行自我管理有益的部分。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涵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论儒家修身思想对现代自我管理的启示
【摘 要】儒家理论博大精深,在其所涉及的管理领域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目标,而“修身”作为儒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进行的是一种由“内圣”到“外王”的自我修炼,突出了“修身”在自我实现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现代社会正日渐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但我以为追求至善心性、反求诸己、慎独主敬的儒家修身之道,对于当代人面对安身立命问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管理思想 修身之道 自我管理
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由孟、荀进一步发展、丰富,形成了思想比较丰富的儒家理论学派。其中儒家管理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它是围绕着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及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展开的。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对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修身之道进行了提炼、分析、整合,归纳整理出其中对现代人进行自我管理有益的部分。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