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表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

)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

毫米 厘米 分米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厘米(cm);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 刻度线,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

4、 米和厘米的关系: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5、 线段: 拉紧的一段线, 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1) 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 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 刻度线, 在“0” 刻度线所对应的位置上面画一个点, 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刻度,在这个刻度所对应的位置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在这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连接两个点,在直线的上方写出线段的长度,并标明长度单位;

(3)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当不是从“0” 刻度量起时, 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个二年级学生的身高:1(米) 30(厘米);

一本数学练习本的宽度:13(厘米);

一根铅笔的长度:17(厘米);

教室里黑板的长度:2(米);

一颗图钉的长度:1(厘米);

一张床的长度:2(米);

一口井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念)归纳与整理(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 位置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555

例如: ×6,表示:6个 相加是多少,还表示 的6倍是多少。

121212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5

例如:6× ,表示:6的 是多少。

12122525

× ,表示: 的 是多少。

7127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1.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前三位代表邮区; 前四位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代表投递局(所)。

2.我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前六位是行政区划代码,

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3.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4.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bx+c=0时,应满足(a≠0) 22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其解为x=± 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 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 将常

七至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20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