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

【摘要】:人性究竟是善?是恶?自西周初年人性观念的萌发,直至今日,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从未中断过,并且还多次出现发展的高峰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人性问题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各种思想学说层出不穷。儒、道、墨、法等皆提出了自己对人性问题的看法。而儒家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孟荀二人对人性概念的界定,对人性善恶的判断,以及修身之方法等的比较,来认识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异同,从而对人性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字】:孟子 荀子 性善论 性恶论 斗争性 同一性

人性论是贯穿整个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以孟子性善论和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相互对立的答案,并且争论了两千余年未有结果,而人性问题也在这不断的争论中向前发展,逐渐成熟。 一、孟荀人性论的斗争性

1、时代背景不同。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期,此时的社会风气很差,孟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提出了性善论,并告诉人们人性本善,只要不去学习坏的东西,不被坏的社会风气所同化,我们自身便不会变坏。这实际上是

性善论与性恶论之我见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性善论”与“性恶论”之我见

11历史 莫跃勋

“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关于人性的两种不同看法,在中国最著名的是同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们对于人性的看法虽截然不同,但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去恶向善,拥有良好的品性修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在我看来,他们在所处的时代下能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观点都是非常伟大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我选择支持哪一个的话,仅从我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出发我更支持的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理由如下: 首先,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以人具有“四心”,“四心”经过发展壮大又会成为“四端”,“四端”经过环境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便会成为“善性”,而得出人了“性善”的结论。 而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

性善论与性恶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性善论与性恶论

中国自古以来都推崇性善论,而西方主张性恶论。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典故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根据,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不忍人之政”)。

孟子对于性善论的最用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简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与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

弗洛伊德基本本能理论和荀子性恶论思想的同工之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弗洛伊德的基本本能理论,与荀子性恶论,尽管处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但是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处。本篇是作者的期末考试小论文,仅供参考。

弗洛伊德基本本能理论和荀子性恶论思想的同工之处 关键词:基本本能 性恶论 欲望

摘要:

弗洛伊德的两种基本本能隐含了三种欲望:性欲、物欲、生欲,由此看出本能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是潜伏在内心的最根本的动力。而荀子的性恶论的基础则是人性的各种情绪欲望。这里便有了一种遥相呼应的况味在。两者都是深刻的揭露了人的本性,虽然赤裸裸使人羞愧,但是却饱含了关爱人性的巨大温情。 正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可以说是处处闪现出性本恶的思想,尤其是在关于人的最基本的两种本能的理论中,这一点在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后与荀子的“性恶论”交相辉映。

既然要陈述两者的思想偶合之处,那必须得简要介绍下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孟子认为人的品质中的仁义和食色都出自于先天的人性,起重工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与孟子完全不同,荀子学说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①。这是自然之性,既可以转化为恶,也可以发展为善,而仁义则是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得来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最基本的本能:一类是生的本能,一类是死亡本能或被称为攻击本能。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

想的异同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着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共同点

首先,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没有什么分歧,二者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会作用则是“行仁政”、“得民心”。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认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过讲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人伦”规范,普遍提高民众的仁义道德水平与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天下也就“归仁”了。

荀子也是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他指出凡人都可以通过“化性起伪”,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而成为君子甚至禹那样的高尚人物。荀子主张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

第四讲 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讲 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荀子的政治思想

三、孔子、孟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比较

重点是一、二部分的内容,难点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身世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生卒年月不详,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

物权行为理论辨析_谢怀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物权行为理论辨析

怀 程 啸

内容提要:物权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者正是从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权行为、债权行为等具体法律行为形式中才抽象出法律行为这一上位概念并将其置于民法总则的地位。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只是全部物权行为理论中很小的一部分,它们是针对发生在买卖、互易和赠与等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的行为而提出的理论。因此不能把否定“买卖中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的观点发展成为否定整个物权行为的观点。某种行为为无因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关键词:法律行为 物权行为

长期以来,物权行为是我国民法学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非常热衷于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1〕随着物权法制定工作的全面展开,关于物权行为的探讨愈发激烈。有的人在争论我

国民法是否承认(尤其是未来的物权立法应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2〕有的人在研究物权行

为的性质究竟是法律行为、事实行为还是两者兼有;〔3〕还有的人在争论我国民法是否应当承

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无因性的问题。

〔4〕初步统计,1994年至2001年在全国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以“物权行为”为题的论文近

·89· 〔1〕〔2〕〔3〕〔4〕参见金星:《浅析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几个问题》,《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辨析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

1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的产物,现在是 21 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

1

现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

2

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

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

谢文郁

2012-7-23 11:11:41 来源:《文史哲》2010年02期

内容摘要:性善论是人对自我生存的深刻体验和反思而得出的结论。然而, 如果没有原罪论, 性善论的观察盲点便无法暴露。原罪论认为人的本性已经败坏, 如果没有神的拯救就必然死在罪中, 因此人不可能依靠自己摆脱败坏本性, 从而也就不可能依靠自己过一种向善的生活。性善论则认为, 人的本性出自天命, 禀赋为善, 因而虽然当下生活在一种恶的生活中, 只要人反求诸己, 发扬并遵循与生俱来的天性, 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出罪恶, 最后过上一种天人合一的善的生活。这两种关于人的生存的说法指称着人的两种生存意识, 即原罪意识和本善意识。本善意识是一种人的生存的原始意识; 但是, 如果缺乏原罪意识, 本善意识必然受制并窒息于自己的某种善恶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 基督教引入原罪意识, 从而在基督徒的生存和原始的本善意识之间构成一种生存张力。由于中国文化中的原罪论缺场, 性善论一旗高扬, 导致了人们无法观察自己的生存盲点。因此, 如何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让原罪论入场, 对于中国基督教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 都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关 键 词: 性善论 原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