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突破经典100题答案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100题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言实词突破经典100题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实词突破经典100题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50题
文言实词练习50题
(共50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
高中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
高中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四)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四)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四)
学案四 实词的一词多义之爱、被、兵、病 一、方法点拨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读懂文言语段的前提。常见实词明确了考查范围,在文中的含义则强调了理解的方法,即必须联系上下文做一个周密考虑,而不能断章取义地解释,片面孤立地看待。 1、语法分析法
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之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同的成分,通过句子成分的分析,便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比如人怀异意,以沮新政中的沮,用在连词以之后,名词新政之前,显然不可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结合上下文,译成阻止,字通句顺。 2、结构推断法
古人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铿锵,遣词造句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由已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如屈原《离骚》中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中的比,比对应齐,齐有相同之意,成语有等量齐观,那么比也是相同,而非比较。一些并列的短语也可藉此来推断。比如文过饰非,过与非词义相同,那么文与饰也相同,文即为掩饰之意。 3、事理检验法
如《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
高考100个高频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译文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译文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译文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译文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译文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译文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译文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译文 9.师进,次于陉。 译文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译文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译文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译文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译文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译文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译文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译文
1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译文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译文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译文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译文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译文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译文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译文 25.致知在格物 译文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译文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译文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译文 29.舅李常过其
文言实词小故事题
文言实词小故事之一
1、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5.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 )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 )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
文言实词积累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文言实词推断技巧
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技巧
文言实词推断法
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技巧
关于实词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 法; 再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 意义的方法。
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技巧
①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 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 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 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 “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 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 必将有所成就。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B.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 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 ”“笃爱之 为褒义,故选B 为褒义,故选B。
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技巧
②结构分析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处于相对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归纳并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有效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归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热身练习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处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设馔。绍夔食讫,出怀中错(同“锉”),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翻译下列句子: 1、曹绍夔素与僧善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你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推断重点实词的?)总结:
方法探究 回顾小结 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意义。 【一】
1、(烛之武)夜缒而出。( )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6、(09江苏卷)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归纳并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有效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归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热身练习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处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设馔。绍夔食讫,出怀中错(同“锉”),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翻译下列句子: 1、曹绍夔素与僧善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你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推断重点实词的?)总结:
方法探究 回顾小结 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意义。 【一】
1、(烛之武)夜缒而出。( )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6、(09江苏卷)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
九法文言实词推断
文言实词推断九法 关键点拨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巧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相关试题具体阐述一些推断的方法一、因文定义法(语境推断法)因文定义也叫语境推断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五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可知,此处显然脱离了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