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伤寒论

“刘渡舟讲伤寒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刘渡舟讲伤寒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刘渡舟讲伤寒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伤寒论临证指要 刘渡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伤寒论临证指要刘渡舟

第一章辨非论

第一节(伤寒论)--中医之魂

(伤寒论分后汉人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50年219年。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死亡惨重,激发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心情,产生了著书立说' 救人济世的伟大志愿。

中医学自秦汉以来,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医学文献。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总结出来(医经)与(经方)两大门类。可谓炳耀千古之巨著。

在(医经)类里,有(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以及扁鹊' 白氏、旁篇等著作。这些书主要论述血脉、经络、脏腑阴阳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还罗列了针砭' 汤液等治病方法。所以,本书的内容与现在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极相近似。在(经方)类里,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疸十二病方)、(妇人婴儿十九卷)以及(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等。这些书除讲求病证外,还对草、石药物的性味' 配伍' 治疗进行了阐述,它为复方治病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继承了(医经)与(经方)的学术成就,推广了六经辨证临床价值,制定了理法方药的治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 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 越婢汤 (麻甘+姜枣+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 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 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 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 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 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

射干麻黄汤(麻黄 +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

伤寒论考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一.从理论和临床上分析:少阳和厥阴主枢机的区别?

少阳主枢有二层含义。一为少阳是人体物质及气机升降的通路; 二为少阳还是人 体物质及气机升降出入动力。 少阳主枢的生理 2 . 1 表里出入之枢 太阳经循于人体之背而主乎表。阳明循人体之前而主乎里, 少阳循人体之侧主乎半表半里. 因此, 少阳之气内可通于阳明之里, 外可连于太阳之表。正如户枢之可开可阖也, 诚如张景岳所说: “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 可出可入如枢机也。” 2 .2 阴阳虚实之枢 “在《伤寒论》中三阳属实, 三阴属虚, 阳气转实转虚之枢亦在少阳, 所以程钟龄在解释半表半里时如是说:“太阳阳明为表, 太阴少阴厥阴为里, 少阳居表里之间, 谓之半表半里。

2 . 3 上下升降之枢 人体气、血、津液以及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亦以少阳为通路和动力。少阳枢机运转, 气、血、津液上下敷布适宜, 脏腑气机升降如常, 少阳枢机不运, 气、血、津三液上下敷布失宜,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此外, 少阳主枢还表现在精神调节上。精神的兴奋与抑制必须协调, 协调的关键亦在少阳。枢机通利, 气血平和, 精神舒畅, 反之,会表现出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的病证。 3 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就是

伤寒论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伤寒论》原文_(洁本)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伤寒论》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蛛丝者,阳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

刘渡舟医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咨询网 -> 中医资料 -> 《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枝炙甘草6克 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

伤寒论重点条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论重点条文

2

3

6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13

20

26

31

34

35

38

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319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

伤寒论条文排序规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论条文排序规律-孙曼之《伤寒论》条文排列有无其内在规律? 前人歧见纷出, 各衷其是 。 此事于《伤寒论》研究,显然有重要意义。为避免逐条分析所造成的篇幅浩繁,本文拟以《伤寒论》六经各篇从六经提纲至“病愈时辰”有关条文,作一剖析,并作出相应的结论,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1.太阳篇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按:本条为太阳病之脉证定义。为了便于归纳条文,本文对于各篇的脉证,分为本证、感邪证及传变证三种类型。本条即为太阳病本证。本证为六经病的“原型”;本证在感受外邪后所形成的证,则称之为“感邪证”;感邪证发生传变后所形成的证,称为“传变证”。除上条太阳篇本证同时也具有感邪证性质外,其余各篇的本证均属于尚未感邪的、具有相应脏腑病理变化的经病原型,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按:以上两条分别为太阳病感邪证之分类。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

郝万山讲《伤寒论》之医案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郝万山讲《伤寒论》之医案总结

1976年,郝老师暴食后坐火车,下车住潮湿环境。次日上午高热38oC,胸至腹胀满,不吐、不恶心、不利,舌苔白厚。刘老予三仁汤加减,当晚服之而腹泻不止。泄后不觉无力,腹部不适反减。三天后不腹泻,诸证愈。

原文

伤寒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当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

评语

三仁汤并无泻下之功。此案服之泻下,实为三仁汤宣通三焦气机,使被寒湿浊气所遏之脾阳恢复,驱除寒湿浊邪外出所致。故泻止后而诸证愈。

医案 52

上海河豚鱼集体中毒,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的程门雪诊之。有部分患者为真阳衰微之证,予通脉四逆汤家人尿猪胆汁。上海药房没备猪胆汁,家属自寻猪胆汁。寻得者生,没寻得者死。

医案 53

高龄老妇人,肺炎伴感染中毒性休克,西药用抗菌药、升压药,中药用参附汤、人参四逆汤、参附注射液,但血压不回升,脉不出,四末湿冷,末梢青紫。针刺内关,脉出。随即,脉止,呼吸停,亡。

原文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评语

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破既阴回阳,又补津血、增阴液,为不可或缺之药。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

第二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5)

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1)

第五章辨少阴脉病证并治 (22)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5)

附:温热病 (27)

1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绪论

一.伤寒论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张仲景

东汉末

二.伤寒的含义

广义:泛指一切外感病邪

狭义:特指外感风、寒或风寒,而伤寒论此书主要讨论的是狭义伤寒。

三.六经辩证的本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六经辨证是指外感风寒侵袭人体由表及里、由阳及阴疾病发生发展的传变规律如: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在三阳经多为阳证实证热证,在三阴经多为阴证虚证寒证。邪气在阳经中传递是由于正盛邪实,邪陷阴经是由于阳气不足正虚邪恋。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临床的过程中用六经分证的方法来概括和驾驭诸病。

四.六经辩证的实质

何为六经,最早见于《内经》。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生理学。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实质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紊乱。如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临床表现就是手足太阳经和手足少阴经以及所属脏腑的发生病理变化。

五.六经病的主证、兼证、变证和兼夹证

主证:顾名思义,就是占主导地位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