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反思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鱼龙化石有“世界的屋脊”之称的的喜马拉雅山,近几十 年科学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很多海洋古生物的化 石。
喜马拉雅山
这说明了什么呢???
●在几千万年前,“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海洋。 ●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 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 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 变动的结果。
地壳真的在不断变化吗?小探究——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1. 提出问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地壳 始终在不断地变动着? 2. 建立假设:假设地壳发生变动,就会 留下痕迹。如果找到这些证据,就能证 明地壳发生了变动。
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4. 收集事实证据:
3. 设计方案:到野外收集地壳变动的证据。
证据① :
岩层的弯曲--褶皱
褶皱
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 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使书弯 曲,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褶皱
书页受挤压变形
褶皱是地表受力挤压 形成的弯曲变形
是否所有岩层受力都会弯曲?请两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起完成地壳 模型在另一种受力情况下的变化。
当受力形成错位时 上 升 地垒 会形成断层 下 地堑 沉
华 山 绝 壁
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证据② : 岩层的断裂--断层
地壳变动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课本99页 图3-29水平
第27讲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NL)
第二十七讲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地壳运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三、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分布的?
四、什么是火山?它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对“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区有海洋古生物化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是海下形成的
B、世界上的海洋水体数量在不断减少,导致喜马拉雅山露出水面
C、喜马拉雅山所处的地方在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由于地壳抬升,露出水面
能力训练营 181 七年级科学
D、过去的喜马拉雅山上有人居住,是人类将海洋生物带到山顶
例2.假如你是图4-14场景中的人物,地震即将来临, 在短时间不能跑出房间,最好的办法是躲在( ) A、床下面 C、跃出窗子
B、阳台下 D、站着不动
例3.右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b表
七年级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篇一:七年级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
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筷子、钢锯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互动问题:
知识点一: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作为消费者,一种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如,价格上升)你高不高兴?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2.所有的商品,当价格上涨的时候,你都会减少对它的购买甚至不去购买吗?举出例子?
3.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了,会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吗?举出例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知识点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互动问题:
1.假设你是生产鞋的商人,当鞋子的价格上升时,你开不开心?你会怎么做?
2.假设你是养猪专业户,养猪可以用猪饲料、糠,还可以用白菜、大米,请问,当猪饲料的价格上涨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学生反馈:
本节课的气氛很好,但其中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他们可能因为老师性格好,讲话幽默,从而比较松散。我认为老师有时可以适当地发脾气,就跟语文老师那样。
本人反思:
这一框在高一(4)班是本学期第一次上,这个班也是上的最快的班级。这节课的亮点在于叫了很多同学回答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是现在已经养成了每节课叫10位左右的同学回答问题的习惯,这对我自己而言就是一个改变,改变了以往基本上以我灌输为主的形式,逐渐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课堂。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我知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第22卷第4期2010年12月
文章编号:1673-8926(2010)04-0008-06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RESERVOIRS
Vol.22No.4Dec.2010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谭开俊,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摘
要: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
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m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关键词: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储层流体预测;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E122.2+22
文献标识码:A
显示,实际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化为废墟之后的言行举止与阿曼达的父亲做比较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是对孩子的爱,但阿曼达的父亲更多了一分执着。
而后在探讨阿曼达的父亲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出父亲的执着,不顾一切。而这一连串的言行举止都缘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其次是第二个层面,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不足之处就是朗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情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点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琢磨教学设计案例,我对本教学设计案例的反思得出以下几点拙见: 首先谈谈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优点: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案例中的教学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先找出课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及针对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等重点语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再指导学生抓住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坚强的儿子!这是本文给我们展示的两个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悟父爱的伟大?在反复研读课文后,我觉得要抓住课文的主线进行教学,通过对父亲的感情变化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本课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完成生字教学,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在教学中,我先设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配上图片及解说,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巨大伤害有个感性的认识,为后面父亲克服一切困难救儿子做好铺垫。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新词语,并将词语配上背景图、加上解说,然后将词语串联成一句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既认识了词语又通过相应的配图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课文内容,这样的生字教学方法新颖直观,图文并茂,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很快记住这些新词语,我想这是高年级识字教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细柳完小殷静静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面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情景的感染、形象的感悟、心灵的感动”来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情景的感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受到感染。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所以我就播放一段洛杉矶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上海市巨大的,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谈话激情:“地震带给人类的无疑是巨大的灾难,然而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有一对父与子却为我们上演了感人的一幕,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呢?”这样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顺势导入课题。
二、形象的感悟。
父亲和儿子的形象都是如此的了不起,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起。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我是这样落实的: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抓住文中一个文眼——“了不起”,以此为立足点,对全文进行解读,在解读父子“了不起”的过程中,又以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载体,避免了那样纯理性、毫不动容的对文本的
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几点认识
通过对两个区块山地三雏地震采集技术的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应山地三维地震采集的方法。一是通过微测井方法分步建立山地三维表层地质模型,指导动态井深设计;二是灵活的炮点与检波点布设;三是多方位的现场质量监控,确保获取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四是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尽可能减少采集痕迹。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1 0 1年 O 3月
J unl f i g a erl m Un es yo Saf n res o ra o a hnP t e i ri f t dWok r Jn ou v t fa
第 2 4卷
第2期
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几点认识张怿平(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湖北潜江 4 30 3 10)[摘要]通过对两个区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应山地三维地震采集的方法。一是通过微测井方法分步建立山地三雏表层地质模型,指导动态井深设计;二是灵活的炮点与检波点布设;三是多方位的现场质量监控,确保荻取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四是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尽可能减少采集痕迹。
[关键词]山地三维; 表层地质模型;观测系统设计;采集痕迹。 [中图分类号] P 1[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31 (0 10- 0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