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反思

“送别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送别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送别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黄鹤楼送别》之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将送别分为三个场景时,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

一、 整体把握,以“情”贯穿始终。

在学生学完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引入:“送别是一只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今天两位友人就要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学生一下就找出关键词“依依惜别”,于是我抓住“依依惜别”让学生找出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使得“依依惜别”成为了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后面的学习围绕“依依惜别”展开的。

二、品读赏析,感受“情”。

1.体会赏景藏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在话别之前,两位诗人借着赏景,来掩藏内心的不舍之情。我引导体会“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藏”“有意不去触动”等体会,并通过他们两人平时在黄鹤楼上,会做些什么?为什么今天都不说话?通过思考、交流,学生认识到两人面对分离,都不想去说一些告别的话,害怕说了会更加伤心难过,所以都把这份情藏在心底。再用感情朗读,来表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黄鹤楼送别》之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将送别分为三个场景时,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

一、 整体把握,以“情”贯穿始终。

在学生学完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引入:“送别是一只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今天两位友人就要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学生一下就找出关键词“依依惜别”,于是我抓住“依依惜别”让学生找出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使得“依依惜别”成为了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后面的学习围绕“依依惜别”展开的。

二、品读赏析,感受“情”。

1.体会赏景藏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在话别之前,两位诗人借着赏景,来掩藏内心的不舍之情。我引导体会“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藏”“有意不去触动”等体会,并通过他们两人平时在黄鹤楼上,会做些什么?为什么今天都不说话?通过思考、交流,学生认识到两人面对分离,都不想去说一些告别的话,害怕说了会更加伤心难过,所以都把这份情藏在心底。再用感情朗读,来表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

长亭送别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长亭送别》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接触元杂剧,了解元杂剧的基本体制,王实甫及《西厢记》。 2. 过程与方法:

鉴赏崔莺莺等人物形象;

体会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理解本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的特色;

感受文章融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和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王实甫《西厢记》高扬“爱情自由”的主题思想。 【学习重点】

《长亭送别》的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长亭送别》是如何完成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送别》,营造离别氛围。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唐代大诗人杜牧千年之前的一声喟叹时常在耳边回响。“离别”,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的话题。有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婉伤,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无奈,也有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牵挂。今天,我们再一同走近王实甫,去体验莺莺和张生别离的刻骨铭心。 1. 元杂剧体制

(1)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

? 一部杂剧称一本,

渡荆门送别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师:你知道哪些描写送别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反映故园之思和离别之情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被后人誉为“诗仙”。

3、简介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二、初读诗句,整体把握。

1、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渡荆门送别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师:你知道哪些描写送别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反映故园之思和离别之情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被后人誉为“诗仙”。

3、简介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二、初读诗句,整体把握。

1、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送别》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

一、教学内容: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校园歌曲。

2、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呢?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

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

《送别》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

一、教学内容: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校园歌曲。

2、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呢?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

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科 目: 语文 提供者:张良 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是作者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始终郁积于怀。这首诗就他的“发愤之作”。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想象是本诗的重要特色,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这首诗歌有助于学生理解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游历全国各地时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注意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诵读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3.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辩证学习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让他们深入细致地去鉴赏诗歌还是比较困难的。 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也是能力薄弱环节,教学中应从诗歌鉴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概要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

教学设想:

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加强课堂气氛。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资料,《西厢记》的基本剧情,元杂剧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1课前准备:利用多媒体播放MTV《送别》。

2师:上节课,大家走进了王实甫,走进了《西厢记》,更走进了《长亭送别》。你能结合自学,围绕你所了解的《西厢记》,将题目扩展成一段话吗?

[参考]貌美如花的相国千金崔莺莺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张生偶然相遇,并彼此深爱。他们以西厢明月为证,私订终生。然而,崔莺莺的母亲却恼怒不已。她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得状元才能成婚。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西厢记》的剧情,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为学习《长亭送别》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回忆旧知

1、自主发现:请简要谈谈在自学作品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提示:可从写作思路、语言表达、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谈。)

2、学会质疑:在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资料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8
【bwwdw.com - 博文网】

《送别诗》教学设计

执教者: 单小凤

教学目标:

1.重点理解《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诗意。 2.通过多种方式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真挚的的情感。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预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聊聊吧。

师:对,就要像他这样,你们脸上一笑,我心里一乐,你们脸上一绷,

我心里一惊。 师:你在笑什么?(生回答我很喜欢你)我怎么就赢得你的喜欢了呢?(您非常有亲和力)是我的头发还是鼻子让你觉得我有亲和力?(你长得非常漂亮)呦,握个手,你长得很英俊。来,我们准备上 课了,就要这样放松。 二 、听歌导入

听歌曲《送别》。(声音渐渐小的时候,伴随音乐,舒缓语气)

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听

过)这歌声中带着惆怅,带着忧愁,带着不舍。 师:这首歌叫---------生:送别(板书: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