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

梯 形 的 面 积

教学设计

朔州市第三小学

辛 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探索活动(三) 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7页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运用学过的转化方法,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媒体:

PPT课件一份,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每人两个完全相同的一般梯形,剪刀,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

师:我们是怎么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

梯 形 的 面 积

教学设计

朔州市第三小学

辛 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探索活动(三) 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7页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运用学过的转化方法,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媒体:

PPT课件一份,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每人两个完全相同的一般梯形,剪刀,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梯形面积对应教案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

师:我们是怎么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关坪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方运艳

设计理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设计时,先通过我新买的包得侧面是梯形这一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中,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中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操作,渗透了旋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推导方法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了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丰盛小学 张 勇

一、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是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中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2、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探讨与交流,学生能自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梯形图片、剪刀、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探究。

1、自主探究,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伊通镇第五小学 闫新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玉

教材分析:

1、 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

2、 知识联系点: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解决数学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应用公式准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 具:梯形纸板2个,投影片、课件。

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指导法。

学 法:观察、自学、讨论、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向示标。

同学们,动物法庭正在审理一个案子:小熊、小狗各做了一个漂亮的梯形。小熊认为自己做的绿色梯形大,小狗认为自己做的红色梯形大。它们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助大象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呢?(生:比较梯形的大小)

比较梯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比较什么?(生:比较梯形的面积)对,就是比较梯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课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伊通镇第五小学 闫新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将转化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

梯形的面积(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泗洪附属小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长 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____ 宽 相等 平形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____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的一半。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5dm

10dm18dm

上底 15dm 10dm 高 下底 18dm

梯形的面积

上底 高 下底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 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 上底+下底 ),高相当于梯形的( 高 ) 的(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 一半 )。 梯形的面积=( )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 平行四边形的底 (上底+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a+b)h÷2

还有其它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

试一试: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8cm 3cm 6cm 6cm 10cm

4cm

例3: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梯形的特征。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水产养殖场,看我们又有什么发现?出示甲鱼养殖场情景图和1号甲鱼池平面示意图。

谈话:观察情景图,你发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领学生分析问题:1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梯形。

教师引领: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㈠回顾旧知,铺垫引领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到出来的?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教师媒体出示图形的转化过程。

1

㈡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探究“梯形的面积”呢? 学生稍作思考可能做出回答: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那到底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我建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 2.提供素材,自主探究。 ⑴教师出示:友情提示。

①利用小组中的梯形学具,现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把你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汇报。 ③选择合适的方法在班内交流。 ⑵小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