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及其方程截距式
“平面及其方程截距式”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平面及其方程截距式”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平面及其方程截距式”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平面及其方程
高数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z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 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 该平面的法线向量.x
nM
M0oy
法线向量的特征: 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已知 n { A, B, C}, M 0 ( x0 , y0 , z0 ),
设平面上的任一点为 M ( x , y , z )
必有 M 0 M n M 0 M n 0
高数
M 0 M { x x0 , y y0 , z z0 } A( x x0 ) B( y y0 ) C ( z z0 ) 0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其中法向量 n { A, B , C }, 已知点 ( x0 , y0 , z0 ).
平面上的点都满足上方程,不在平面上的 点都不满足上方程,上方程称为平面的方程, 平面称为方程的图形.
高数
例 1 求过三点 A( 2, 1,4) 、B( 1,3, 2) 和
C (0,2,3)的平面方程.解
AB { 3, 4, 6} AC { 2, 3, 1}
取 n AB AC {14, 9, 1},所求平面方程为 14( x 2) 9( y 1) ( z 4) 0, 化简得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教案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
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
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第 1 页 共 8 页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
求的,怎样
15.3.1分式方程及其解法(2)
达连河镇第一中学:汪多敏
§15.3.1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分式 方程 去分母
整式 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 化成整式方程. (转化思想)
2、解这个整式方程.3、检验 4、写出原方程的根. 为什么要检验?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总结
1 10 例 1: 解分式方程: 2 x 5 x 25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x-5)(x+5),得:
x+5=10 解得: x=5
为什么会产生 增根?增根产 生的原因?
检验:当x=5时最简公分母(x-5)(x+5)=0, 所以x=5是增根。
原分式方程无解。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 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 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 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 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 方程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 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 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例2:k为何值时,方程 增根?
k 1 x 3 产生 x 2 2 x
问:这个分式方程何时有增根? 答:这个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则增根一定是使 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时的未知数的值,即 x=2。
平面及其表示方法
平面其表及法示
一平面.的概念 :滑的桌面光平静的、湖面都是等我们 熟的悉面形象,平学中数的面平念概 是实现面平加抽象的结果以。
二.平的特征面:面平有没大小厚、薄宽和,窄面平空 在间无限是延的。伸
.三平的面法画:1)水(平置的放面平:()2垂放直置的面:平
ßa通常把表平示面平行四的边的形角锐画成 40
53)(在画图时,果如形的一图分部被一另部分 住,遮以可把住部遮分成虚线,也 可画以不画。
四.平面表的方示: 法平面以用希可腊母表字示,可也以代用表表示平 的面行四边平形四的顶个或点对相两的顶 点个母字示表。D C
BA如平:面α平,面,平面AβCBD,平A面 平面CD等B。
五.
用数学符来表示点、号、线之面的位间置系:(1)关点与直线的置关位系:点在A线a上直 记::A∈a为点B不在直线上a :为:记Ba ∈()点2与面的平置位系: 点关在平面α上: 记A:A为α∈ 为:B∈ α记 B点在平面不上:α AαA
a
BB
()直线与平3面位置的关:系 线直上a的有点都所平面α上在称,线a 在直面α内,或称平平面α过通线直.记为:a a α直 线与平a面α只有一公共点A个时称, 线a直与平α面相交。 记:a∩α为A= 直线a平与α面没公有
函数、方程及其应用
北京高考门户网站www.beijinggaokao.com 电话:010-62754468
第三节 函数、方程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荟萃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文)17.若x0是方程式 lgx?x?2的解,则x0属于区间 ( ) (A)(0,1). (B)(1,1.25). (C)(1.25,1.75) (D)(1.75,2) 答案 D
【解析】构造函数f(x)?lgx?x?2,由f(1.75)?f()?lg4774?14?0
f(2)?lg2?0知x0属于区间(1.75,2)
2.(2010湖南文)3. 某商品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格x(元/件)负相关,则其回归方程可能是
A. y??10x?200 B. y?10x?200 C. y??10x?200 D. y?10x?200 答案 A
3.(2010陕西文)10.某学校要招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6.
^^^^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一节 椭圆
1.椭圆的定义
(1) 第一定义:|PF1|?|PF2|?2a(2a?|F1F2|) (F1,F2为焦点,|F1F2|?2c为焦距) 注:①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是 .
②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不存在.
(2)第二定义:
|PF|d?e,(0?e?1)
注:第二定义中焦点与准线应对应
2.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原点)(1) 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2) 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yaxa2222?xbyb2222?1,其中( > >0,且a2? )
??1,其中a,b满足: .
说明:(1)焦点在x2,y2分母大的对应的坐标轴上; (2)a2?b2?c2及a,b,c的几何意义 (3)标准方程的统一形式:mx2?ny2?1(m?0,n?0,m?n)
适用于焦点位置未知的情形
?x?acos? (4)参数方程:??y?bsin?3.椭圆的几何性质(对(1) (2) (3) (4)
xa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 选修1-1· 人教A版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 圆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预习导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
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预习导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知识链接] 命题甲:动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PA|+|PB|=2a (a>0且a 为常数);命题乙:点 P的轨迹是椭圆,且A、B是椭圆的焦点,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答案 B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当堂检测
预习导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解析 若P点的轨迹是椭圆,则一定有|PA|+|PB|=2a (a>0,且a为常数), 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必要条件. 若|PA| +|PB|=2a (a>0,且 a为常数 ) ,不能推出 P点的轨迹是椭 圆.
这是因为:仅当2a>|AB|时,P点的轨迹是椭圆;而当2a=|AB|时,P点的轨迹是线段AB; 当2a<|AB|
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点方向式方程 方程 说明 适用范围 x?x0y?y0? uv(x0,y0)──直线上已知点, u?0,v?0 d?(u,v)──直线方向向量 (x1,y1)、(x2,y2)──直线上不含直线x?x1(x1?x2)已知点 和y?y1(y1?y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斜率存在,即不含直线两点式 y?y1x?x1 ?y2?y1x2?x1点法向式方程 (x0,y0)──直线上已知点, a(x?x0)?b(y?y0)?0 n?(a,b)──直线的法向量 点斜式 y?y0?k(x?x0) Ax?By?C?0(A2?B2?0) (x0,y0)──直线上已知点, k──斜率 x?x0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一般式 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特别地,l与x轴垂直时,??斜率:当??当???2。 时,记?的正切值为k,把k?tan?叫做直线l的斜率; ?2?2时,直线l的斜率k不存在。 根据定义,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一、伯努利简介
1.生平简介:伯努利,D.(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和他的父辈一样,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他曾在海得尔贝格、斯脱思堡和巴塞尔等大学学习哲学、论理学、医学。1721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努利在25岁时(1725)就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1782年3月17日,伯努利在瑞士巴塞尔逝世,终年82岁。 2.成就简介: (1)在物理学方面:
①1938年出版了《流体动力学》一书,共13章。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书中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流体的流动问题,写出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后人称之为“伯努利方程”,提出了“流速增加、压强降低”的伯努利原理。
②他还提出把气压看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表面撞击而生的效应,建立了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并指出了压强和分子运动随温度增高而加强的事实。
③从1728年起,他和欧拉
平面铣及其基本操作 - 图文
南京工程学院
UG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学生院系: 实验学生班级: 实验学生姓名: 实验学生学号: 实验地点:
平面铣及其基本操作
机械工程学院
机制121
王书豪
201120326
工程实践中心7c205
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1. 熟悉UG NX8.0 CAM功能及用户界面,掌握创建程序、创建刀具、创建几何体、创建工序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程序视图、机床视图、几何视图、加工方法视图的含义; 3. 熟悉工序导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 熟练掌握 UG CAM 里的命令的使用方法; 5. 学会平面铣的加工步骤及其参数设置。
二、实验的条件
1. 软件: UG NX8.0
2. 硬件:PC机 WIN7 操作系统
三、实验过程
1. UG NX8.0 主界面
进入UG CAM 模块, 打开pocketing.prt模型文件,打开“开始”菜单选择加工;
CAM设置选择“mill contour”,点击“确定”
2. 创建程序
3.创建几何体
(1)创建机床坐标系
打开“插入”--“几何体”,点击MCS按钮;
单击“CSYS”对话框,在类型选项中选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