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评定标准
“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评定标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评定标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评定标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评定标准
一、目标
1、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2、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体现目标确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比如:
第一种:认知法:阅读和听故事、认知改变等。
第二种:操作法:游戏、活动、演讲等。
第三种:集体讨论法:专题讨论、脑力激荡(又称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方法)
第四种:角色扮演法:空椅子技术、角色互换
第五种:行为改变法:小目标、强化技术,这里指的是正强化。第六种: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当然,这里我只简单呈现几种教学方法设计供大家参考,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使用。
第六种:以榜样为力量,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三、辅导过程
1、要以互动的游戏迅速破冰。(热身活动)
2、辅导过程中要凸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3、活动依据目标开展,所设计的活动与辅导目标要一致。要围绕目标和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要以真诚的心对待学
心理健康评定标准
一、目标
1、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2、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体现目标确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比如:
第一种:认知法:阅读和听故事、认知改变等。
第二种:操作法:游戏、活动、演讲等。
第三种:集体讨论法:专题讨论、脑力激荡(又称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方法)
第四种:角色扮演法:空椅子技术、角色互换
第五种:行为改变法:小目标、强化技术,这里指的是正强化。第六种: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当然,这里我只简单呈现几种教学方法设计供大家参考,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使用。
第六种:以榜样为力量,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三、辅导过程
1、要以互动的游戏迅速破冰。(热身活动)
2、辅导过程中要凸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3、活动依据目标开展,所设计的活动与辅导目标要一致。要围绕目标和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要以真诚的心对待学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亦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疫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健康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人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生理的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之相应,健康的概念也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心理的健康成为“健康”概念和范畴中的必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国内外组织、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第三届(1948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标准。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的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即大部分人会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77年恩格尔(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预防心理疾病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种类 ABD 健康人格的模式 ACD
避免()是个体人格建构的 AC 就我国当代专业技术人员来说 AC 学会对别人说“不”的方法有 ABD
1.“心理”一词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的”是
A过程心理 B活动心理 C认知心理 (错误) D综合心理
2. 不是导致报复者孤独的原因有( )
A变态心理 B阴暗的心理状态 C报复心驾驭去心灵 D从不与人畅快交流
造成挫折的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 正确 3. 心理质询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A认知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理论(错误) C精神分析 D伦理学 心理质询不能帮助人们( )
A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B纠正错误观念 C学会面对现实 D认识外部冲突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积极地自我暗示 否
( )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A自强不息 B急躁 C乐
心理健康7项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理健康7项标准:
第一,智能良好。我们一般理解的智能,多数指的是智力,并不是智能。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经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智能良好综合体现在两个精神和四个能力。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心体验的外在反映。人的情感活动,要有倾向性,喜怒哀乐,要表现出来。一定要跟外界环境协调,心情要开朗,要乐观。
第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就是为达到即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一种良好的意志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目的性,目的要合理;二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一些心态;三是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性和自觉性;四是要培养自己的果断性和自制性。
第四,人际关系和谐。一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广泛的人际交流圈;二是人际交流要独立思考,要保持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从;三是在人际交流当中要注意宽以待人;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积极主动,要坦诚。
第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适应社会是绝对的,改造社会是相对的,重点是适应。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才能局部地改造。
林崇德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林崇德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
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
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
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
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正常的智力。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中学生学习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 90 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二、稳定的情绪。情绪稳定、乐观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盲目地自惭自愧,怨天尤人,也都属于情绪不良。三、适度的反应。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四、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健康心理的中学生,善于理解、尊重
心理健康与疾病
讲述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的产生与治疗》
摘要:做为一个正常人,不仅是心理意义上的存在,同时更是社会意义上或者说心理意义上的存在。行为(beharior)指有机体的系统反应,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反应常常是不一样。
关键字:心理危机、抑郁症、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参考文献:《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旅游心理学》
案例: 史蒂文面临的精神健康危机
史蒂文今年26岁,独居于一间公寓内。尽管他早期的学习成绩不错,
但在18岁离开学校的时候成绩却不太好。他在从事第一份文职工作时因为不守时而被解雇。从那时起,他就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失业的时间也逐渐变长。
史蒂文的父母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父亲是
一位进修学院的讲师。他有一个妹妹,已结婚生子。史蒂文的父母越来越为儿子不能找到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而焦虑不安。史蒂文的成绩和他妹妹的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在他妹妹离家上大学之后越发凸现出来。在史蒂文和他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与父母的关系就已经变得很糟糕,有一次史蒂文甚至用暴力威胁过父亲。之后,父母帮他找到了现在的房子。
前些
绘画与心理健康
社会上出现了“画心情”活动,主要目的是让个人检视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面对和解决。当真正遇到问题时可加强挫折承受力。以绘画表达心情是一个很好的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青少年从小掌握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画出你的伤痛,画出你的心情,面对伤痛的你,我和你一样,无言以对。但,我愿帮助你“画掉”心灵的苦痛重建生活的秀美与明丽图景。这时的绘画不是审美意义上的,而是心理意义上的。绘画者面对自己的作品,会不自觉地回忆到灾难场面。而此时的回忆是安全的,不同于创伤性反应中的“闪回”。 [5 ]
国外人们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所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迪斯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所获得的收益还多。”科学家认为,儿童绘画是健全机体的一个途径。
幼儿起初拿起笔随念乱画时,自然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但同其他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一样,绘画活动本身使他们入迷。这很自然地使他们的注念力从盲目的松散的混乱的行为中集中起来,儿童们开始专心致志了。绘画活动使儿童的一切感知系统都处于兴奋状态,这在无念识中延伸着儿童的感知能力。
作为游戏的一种,儿童在绘画中并不想绝对地服从现实,而是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