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一)什么是听觉障碍?
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
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
听(听力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概述
(一)什么是听觉障碍?
我国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ment)称为听力残疾。所谓听觉障碍是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感测或理解声音的能力的完全或部分降低,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deaf)、重听(hard hearing)、听力损失(hearing loss)。
值得注意的是聋未必哑,在我们的意识中常认为聋和哑是并存的,我们也常叫“聋人”为“聋哑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聋人由于听觉系统不完善,导致他对于自己的发音也无法准确监听,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与人交往时别人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他说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不爱说话,表现出“哑”。所以大多数聋哑人就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最终因聋致“哑”。
(二)听觉障碍的分类
听觉障碍一般按听力损伤程度分成:聋和重听。聋又分为一级聋(听力损伤在110分贝以上)和二级聋(听力损伤在91-110分贝之间);重听又分为一级重听(听力损伤在71-90分贝之间)和二级重
听(听力损
七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育儿共享
7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当我们和活泼好动,时时腻着你的6岁儿相处告一段落后,一定会为进入7岁的儿童松一口气,因为他们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 通常,大人对于6岁儿的评语多是“他愈来愈坏了!”而对到了7岁的儿童就会改变以前的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 7岁儿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 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 从这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成长,不过以一个7岁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成形的道德观念。 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当然,其中也许会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 另一方面,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 也因此,7岁儿较喜欢有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别说我是坏孩子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一)概念: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指他们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
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二)具体含义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症状
1.冲动性、攻击性的反应 2.孤独与退缩反应 3.学习障碍
4.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5.反社会行为表现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1.障碍程度分类
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可将问题儿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 2.控制程度分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3.障碍行为后果分类
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来划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可分为非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大类。
四、情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情绪障碍是儿童的第二大心理障碍,但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本文对一例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行为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观察、访谈、行为记录等方法,对其焦虑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制定干预焦虑行为的有效方法,并围绕儿童焦虑行为中的的不安行为和自伤行为等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学校老师以及儿童家长提供指导。
【关键词】:情绪障碍;焦虑行为;个案研究 【正文】
一、前言
儿童心理门诊接收的病例发现,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心理障碍和疾病。儿童情绪障碍,目前是第二大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而通常,儿童情绪障碍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在社区中被诊断抑郁的青少年只有20%接受了治疗,目前许多用于成人抑郁症的药物已经用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指儿童时期以焦虑、恐惧、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这类障碍属于内隐性问题,其发生率仅次于行为障碍。国外学者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情绪障碍是儿童的第二大心理障碍,但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本文对一例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行为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观察、访谈、行为记录等方法,对其焦虑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制定干预焦虑行为的有效方法,并围绕儿童焦虑行为中的的不安行为和自伤行为等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学校老师以及儿童家长提供指导。
【关键词】:情绪障碍;焦虑行为;个案研究 【正文】
一、前言
儿童心理门诊接收的病例发现,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心理障碍和疾病。儿童情绪障碍,目前是第二大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而通常,儿童情绪障碍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在社区中被诊断抑郁的青少年只有20%接受了治疗,目前许多用于成人抑郁症的药物已经用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指儿童时期以焦虑、恐惧、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这类障碍属于内隐性问题,其发生率仅次于行为障碍。国外学者
贪污、受贿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沦为
贪污、受贿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摘要
研究和分析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心理特点,尤其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特点,可以增强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工作的侦查谋略,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能力。同时,在检察机关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可以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健康心理,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贿赂犯罪多发的势头。
关键词:贪污、受贿犯罪的心理 行为特征
沦为
目录
摘要………………………………………………………Ⅰ
目录………………………………………………………Ⅱ
1、引言…………………………………………………Ⅲ
2、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Ⅲ
3、结论…………………………………………………Ⅷ
4、致谢………………………………………………II
沦为
贪污、受贿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研究和分析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心理特点,尤其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特点,可以增强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工作的侦查谋略,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能力。同时,在检察机关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可以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健康心理,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贿赂犯罪多发的势头。通过办案实践分析,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1、 攀比心理
有些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从其人生经历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7T10:40:47.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贾海艳
[导读] 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6-01
引言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行为异常是较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7T10:40:47.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贾海艳
[导读] 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6-01
引言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行为异常是较
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影响
wu
952
啵瓣㈨Gene编ral删Practice
论著
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影响
尚莉,李健,周梅,范琳波,顾华康
【摘要】
目的调查城市普通职业人群的睡眠情况,分析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从昆明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30—65岁的2178例普通职业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各种社会、行为、心理因素下睡眠障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对睡眠存在影响的因素。结果在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单位性质、合同性质、职业分类、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者及是否体育锻炼、抽烟、饮酒、轮班者中,睡眠障碍的分布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职业人群中的男性、无体育锻炼、饮酒及工作、生活压力高相关(P<0.05)。结论睡眠作为一个比较灵敏的反映职业人群健康状态的指标,受多种社会、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l睡眠障碍;心理学,社会;行为医学;职业群体
055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09)06-0952—04
ImpactofSocial,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Factors
ZHOU
OR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