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思维导图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
[基础全扫描]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讲义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知识概要:
一、简单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叫分散质,后者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来分(共九种) 分散质分散系举例 固体固体合金 固体液体碘酒 固体气体烟尘 液体固体珍珠
液体液体酒精水溶液 液体气体雾
气体固体塑料泡沫 气体液体肥皂泡沫 气体气体空气
分散质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标准来分 分溶液: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散{ 胶体:溶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系浊液:溶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外观 稳定性 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组成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滤纸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 典型实例
溶液 均一、稳定 稳定 〈1nm 单个分子或离子 能 能 食盐水 胶体 大多均一、透明 介稳性 1~100nm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能 不能 淀粉溶液牛奶豆浆 浊液 不均一、不透明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
(1)交叉分类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
类结果,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
单质Al 氧化物Al2O3 氢氧化物Al(OH)3
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3、NH4HCO3、NH4HS、(NH4)2S
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特殊情况还有: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O、Zn(OH)2
3.分散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4)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
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大而稳定存在,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
不易下沉或上浮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2
高三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 )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3.氢化亚铜(CuH)是一种不稳定物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也能与酸反应。用CuSO4溶液和“某物质”在40~50 ℃时反应可产生它。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某物质”具有还原性 B.CuH与盐酸反应,可能产生H2
C.CuH与足量的稀硝酸
上课用1-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 冲洗 ,然后
涂上 溶液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 冲洗,然后涂上 溶液;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扑盖;水银洒在桌面上,可 洒上 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 等
含 的食物进行解毒;误食钡盐溶液,可服用 (不可用Na2SO4)解毒。实验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常见的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 的形式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的 ,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 。
3.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物质的分类素材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上。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学科思想的学习更注重过程性,符合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尝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k12]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知识点归纳
1. 交叉分类法 :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例1:某些盐的交叉分类(P24 图2-2)
练习1:根据下图中物质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别作出有关连线 可溶性盐 Na2CO3 钠盐 难溶性盐 NaHCO3 钡盐 正 盐 Na2SO4 碳酸盐 酸式盐 BaSO4 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2:物质的分类(P25图2-3):
例3: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分类) 化学反应
化学必修1教学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近100页)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同步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分类法 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依据 化学物质分类 分散系的分类 化学反应分类 一般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初中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各类不同化学物质的共性及相互转化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初中衔接与补充完善)胶体的概念,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分,胶体知识的简单应用 (初中电离概念的衔接)离子反应基础 (初中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发展及统一)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种物质导电性最差的是(
)
A .稀硫酸
B .澄清的石灰水
C .铁丝
D .固体食盐
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钙固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钠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③⑥
D .⑥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 来
B .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少量 H 2SO 4 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D .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 现象
4.能用 H ++OH -==H 2O 表示的反应是(
)。 A .Ba(OH)2 溶液与 H 2SO 4 溶液反应 B .Cu(OH)2 与稀 HNO 3 反应 C .KOH 与稀 H 2SO 4 反应
D .NaOH 与醋酸溶液反应 5.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NH 4+、Fe 2+、SO 42-、CO 32-
B .在含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