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 和“运动和力” 三个单元组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 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自然的风声、雨声、 乡间的蛙声、 鸟鸣声、 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 他们看不到它, 也摸不到它, 但他们能感受到它, 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为什么有的高、 有的低、 有的弱、 有的强? 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能控制声音吗?
“声音” 这一单元共 8 课时, 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 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的前半部分, 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 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第 1 课“听听声音”, 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 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 并与同学进行描述。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将认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1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三) 班级 姓名 一、判断
1、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
2、油菜花的雄蕊上有许多花粉,雌蕊顶部的柱头有粘性,可以粘住花粉。
4、植物种子里的胚是有生命的,只要遇到适合的条件,将来就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 5、植物的种子由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发育而成的。 6、维生素人体需要量少,可以不摄入。
7、大多数植物开花为了结果繁殖后代,所以每朵花都能结出果实。 9、花岗岩是雕塑用的好材料。 10、油菜花的花瓣呈伞状。
11、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构造等各不相同。 12、我们吃的萝卜和花生都是植物的果实。 13、种子不需要水也可以萌发。 14、植物的花蕊分为雌蕊和雄蕊。 15、解剖花的顺序应该是从内到外的。
16、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18、所有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都是一样的。
20、尽管种子的构造不同,但都有共同点,即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21、油菜花有4个花瓣、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22、电路检测器实际上就是一根导线。 23、只要有电池,小灯泡就能发光。 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序 号 1 6 7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8 9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0 11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2 23 24 25 26 29 30 31 32 33 34 35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37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更多的物体音高的不同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耳的结构和功能 鼓膜的振动 控制物体发声 上肢的运动 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体验心脏的工作 模拟胃的蠕动实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 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 风向和风速 题 实践器材、药品 实验 (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 类别 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 制作风向标 演示 头针、透明胶带、剪刀等 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A 透明的玻璃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 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A 面粉、沙、筷子、搅拌棒、滤纸、漏 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 斗、烧杯、方座支架 A/B 物 实践活动名称 观察描述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 )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 层云 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 )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和( )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 )来测量。 4、“( )”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三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到每题后面的括号里,每题3分,共36分。)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C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2、下面几种食物中不能生食的是( C )。
A、黄瓜
B、红薯
C、马铃薯
3、猪肉在下面哪种环境中能保存更久的时间( A )。
A、冷冻
B、冷藏
C、常温
4、为了避免肥胖,我们需要在饮食中避免过多摄入以下哪种食物( B )。
A、蛋白质
B、脂肪 C 、维生素
5、米饭在下面那种自然环境下最容易变质( A )。
A、湿热
B、干热
C、干冷
6、下面哪一种物质是构成人体肌肉的主要成分( C )。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7、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 C)含量的多少。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淀粉。
8、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富含什么的食物,补充足够能量( A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9、下列不正确的膳食搭配原则是( C )。
A、荤素搭配
B、粗细粮搭配
C、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所以每天只吃水果。
10、均衡膳食宝塔图中面积最大、最底层的是( A )。
A、谷类
B、油脂类
C、水果类和蔬菜类
11、下列的饼干配料中属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沙和黏土》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第5课时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实验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岩石、沙和黏土;班级记录表、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①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②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③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④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
大沈庄小学 杨玉展 2011.2.20
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实 验 教 案
课题: 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型: 实验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难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 塑料梳子 碎纸屑 两个气球 挂气球的支架 幻灯片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1、讲述: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 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噼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 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讨论。 二、导入新课: 1、实验:体验静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