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西域唐军
“安史之乱后西域唐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安史之乱后西域唐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安史之乱后西域唐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历史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历史(一)
唐朝势力的衰退并退出西域
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755年(天宝十四载),唐朝国内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由唐朝蛮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东、西两京,唐玄宗怆惶逃出长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儿子肃宗在灵武继位之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属下的边兵也被大批调往内地。 据记载,756年(至德元载)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其中李嗣业、段秀实率精兵五千,\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率兵七千,马磷精兵三千,三支军队共一万五千人返回凤翔,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见《新唐书》各人传记)
除了西域边兵之外,唐朝还征发了西域各国本地的军队帮助平叛。《资治通鉴》卷218记载,756年肃宗在征发拔汗那兵马的同时,又使拔汗那\转谕城郭诸国,许以厚赏,使从安西兵入援。\明确见于记载的有于阗王尉迟胜率领的本国兵马五千(《旧唐书·尉迟胜传》)。另外与拔汗那一起发兵的还有大食等国。最晚到757年(至德二年)正月以前,他们就已经行进到了河西地区(《资治通
安史之乱时杜甫的诗所写的诗
安史之乱时杜甫的诗篇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赏析
作者:佚名
杜甫在这首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
2017士兵提干考试大纲之基本常识考点:安史之乱
2017士兵提干考试大纲之基本常识考点:安史之乱
关键词:士兵提干 大学生毕业士兵 基本常识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起因 战争起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
唐爱军: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中心的考察
唐爱军 ?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北京 100091)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真正进入到政治和国家研究领域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马克思研究国家学说的“中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为开创自己的国家学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国家观;马克思;黑格尔;《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为《批判》)是马克思真正进入到政治和国家研究领域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马克思研究国家学说的“中介”,马克思在该著作中,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为开创自己的国家学说奠定了基础。
一、批判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主谓颠倒”
马克思在《批判》中对“市民社会”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他更多地是依据黑格尔的说法来理解市民社会的。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的根本“精神特质”是私人的利己主义,它以特殊利益和私人需要为基本原则。马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课时计划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的原因。 1课时 教师活动 实际完成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杨贵妃的故事导入新课。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了解唐朝灭亡的原因和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 学习难点:唐朝灭亡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唐朝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该诗句反映的是( ) A.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B.唐玄宗生活奢侈
C.唐玄宗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 D.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2.右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c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西逃四川 4.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5.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6.《旧唐书》中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
西域读李白散文
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详,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百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庭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位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样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
合工大慕课《张骞通西域》
1.1 1
【单选题】
丝绸之路是谁命名的?
A、
费迪南李希霍芬
B、
艾布纳希伯来 C、
韦伯斯特 D、
埃尔维斯
我的答案:A 2
【判断题】
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意大利罗马。
我的答案:√ 1.2 1
【单选题】
率领匈奴崛起的领导人是 A、 颌利 B、
冒顿单于
C、 突利 D、 呼韩邪
我的答案:B 2
【判断题】
汉高祖刘邦曾经败于匈奴之手。
我的答案:√ 1.3 1
【单选题】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哪一位皇帝? A、 汉武帝
B、 秦始皇 C、 汉高祖 D、 明成祖
我的答案:A 2
【判断题】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国策,反击匈奴。
我的答案:√ 1.4 1
【单选题】
汉武帝招募勇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探险 B、 经商 C、
进攻匈奴 D、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我的答案:D 2
【判断题】
汉武帝派遣勇士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文化交流。
我的答案:√ 2.1 1
【单选题】
汉代派出的使节所带的信物叫做 A、 诏书 B、 金戒指 C、 令牌
D、
节杖或符节
我的答案:D 2
【判断题】
军臣单于将匈奴女人许配给张骞,该“美人计”在监视张骞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段迎军 学习《80、90后管理之道》之感悟
学习《80、90后管理之道》之感悟
段迎军
7月12~13日,我全程聆听了马诚骏教授的精彩演讲,马老师讲得很贴切,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现在的企业进入微利化时代,迫切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公司现在正处于企业品牌期,要用强大的文化力量来熏陶每一名员工,改变每一名员工,我作为生产车间的一名班长,在管理上面对新生代80、90后员工面临如何管理,怎样管理?
一、正确引导新员工
我们平常都认为80、90后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招来后又辞职离开的原因是不自由,嫌工资待遇低,不能承受一点压力,没有梦想、价值观等,而听马老师讲后才知道,招来的新员工辞职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老员工没有带好新员工,新员工刚入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紧张感,会展示他们美好的一面,而老员工却给他们讲谁和谁啥关系,工作太累,环境不好,工资太低,管得太严等,把新员工给吓住了,让新员工看不到未来,就辞职走人,所以我想今后我会把老员工召到一起,告诉他们正确引导、教育新员工,让新员工看到未来,因为他们也有思想,价值观,也有梦想,这样,他们就会选择留下来踏实工作。
二、要让员工有压力
我们企业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就不能让员工像牛吃草一样,他那样干你也那样干,让员工有责任感、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诗意 赏析 朗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诗意 赏析 朗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除钟磬音。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及第,但他的官运比王昌龄更差。《唐才子传》说他“大历中,授盱眙尉。仕履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有肥遯之志。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于当时。”他的生平,可知者只有这一段记载。但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高才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可见在天宝末年,常建已为县尉,可能就是《唐才子传》所谓盱眙尉。大约安禄山乱后,就失去官职,寄情琴酒,隐居作诗,这是他的晚年生活。
常建与王昌龄、储光羲、孟浩然、王之涣,都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也同样都是潦倒不得意的诗人。他的诗
现在只存五十多首,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他的著名作品,几乎各个选本都选入的。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上,遗址犹存,因常建此诗而成为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