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一.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讲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 作用;
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
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 后一种是对文言 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识记
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 义;
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 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 ④先
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 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 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虚词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 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 如“之、 其、
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 “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 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
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
高三语文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
独家的,网上别处可找不到哦希望对大家有用,小规模使用哦~~
常见虚词整理
而:
① 连词,表并列 余固笑而不信也 .
② 连词,表顺接,就、便、才 人非生而知之者: .
③ 连词,表递进,又、并且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④ 连词,表因果,因而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
⑤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⑥ 连词,表偏正(修饰) 则席地倚墙而坐 .
⑦ 连词,表联合 水落而石出者 .
⑧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⑨ 代词,你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
⑩ 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耳
① 表限定 ,而已、罢了 白起,小竖子耳。
② 表肯定 ,了(或不译)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③ 表感叹 ,啊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④ 连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其含义:
1、忽啼求之()
2、仲永之通悟()
3、或以钱币乞之()
4、学而时习之()
5、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心之所向()
7、卒之为众人()
二、对下列句中加点“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代词,相当于“它们”)
B、余闻之也久(代词,相当于“这件事”)
C、项为之强(助词,相当于“的”)
D、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其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及其含义: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3、如此其贤也()
4、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代词,他)
B、其真无马耶。
(连词,表选择疑问,相当于“是----还是”)
C、安陵君其许寡人。
(助词,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亦可不译)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副词,表反问,难道)
以
一、在下面括号中写明“以”的用法及其含义:
1、徐喷以烟()
2、盖以诱敌()
3、以虫草为林()
4、以观沧海()
二、下列句中“以”的作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
C、屠惧,投以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 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 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3 *隆中对 陈寿 2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 阅读: 1181 时间: 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 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高三语文高文言文虚词用法复习
必考题型——文言文虚词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 虞人期 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 ①天又雨, 公将焉之 ? 译: ②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 译:
2.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 翻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 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 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 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1
2> 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 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 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2
7> 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