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倍数与因数》起始课。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分数约分的基础。课前设计时,我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本校高效课堂模式“三段六环”进行教学。纵观本节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
1.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设计始终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问题思考。前后共设计了两次自学指导,一个是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另一个是如何找一个数倍数。让学生借助教材资源进行自学、问题探讨,同时强调对教材情境图及提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的能力。
2.注重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与拓展。如:在引导学生找倍数时,我对课后练一练第3题小兔子过河进行了挖掘和重新设计。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的同时,对倍数的特点进行了更深理解。通过河水上涨,让学生思考还需安几个点小兔子才能顺利过河。从而让学生想到了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对于学生理解倍数的特点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的不足:
1.采用“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整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教材是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我在教学时做了一些下的改动,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因此,我要求不用12个正方形拼,而是在脑子里“想像拼”,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拼”,“拼”好后,我也要求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拼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更主要的是我觉得这样的操作活动,虽然看起来不热闹,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中去了。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根据1×12=12,2×6=12,3×4=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教师紧接着提问: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可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得到12的几个因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后的反思
胡桂芬
本节课教学我考虑到“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小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为了克服这一学习状况,我首先创设了站队游戏导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接着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和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效果特别好。
一、游戏激趣导入,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抓住概念的本质,
构建数学模型。
上课伊始我一句亲切的询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同学们按游戏规则站好队后我提出问题:“谁来裁定:他们站对了吗?”随着问题的提出,势必引发同学们自主地观察、思考出站成甲乙两队的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在此基础上,由甲队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因数和倍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我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个别说、教师举错例等活动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环节通过游戏、讲解、说一说、设疑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释疑,抓住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本质,构建了数学模型。
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找全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激
苏教版小学数学倍数因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赛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作者:王华 来源:常州青龙中心小学 我要评论(0) 字体:大 中 小 点击:1018次 --------------------------------------------------------------------------------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0—72页的例题及相应试一试;7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这一教学内容 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倍数和因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首先利用整数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接着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所以本课的学习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最佳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最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学号。
课前和学生谈话:某某同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班级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叫什么名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看图,认识他们吗?
灰太狼是小灰灰的什么?小灰灰是灰太狼的什么?能不能直接说灰太狼是爸爸?如果你这样说,人家可能会误会灰太狼是你的爸爸哦。一定要说完整:灰太郎是小灰灰的爸爸。或者说小灰灰是灰太郎的儿子。
象灰太郎和小灰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学上也有,想知道吗?
二、认识倍数因数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一道题,
体育老师要组织18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可以怎样进行排列?动脑想一想:排几排,每排多少人?能用乘法算式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
因数与倍数练习题
因数与倍数练习题
一、判断题
( )1、任何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3、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
(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5、5是因数,10是倍数。
( )6、36的全部因数是2、3、4、6、9、12和18,共有7个。 ( )7、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 ( )9、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少有两个因数。
( )10、一个数如果是24的倍数,则这个数一定是4和8的倍数。 ( )11、15的倍数有15、30、45。
( )12、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 )1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还是质数。 ( )14、一个合数至少得有三个因数。
( )15、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16、15的因数有3和5。
( )17、在1—40的数中,36是4最大的倍数。 ( )18、是16的因数,16是16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教材首先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分类;接着出示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分类的标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没有余数”也可以说成“余数为0”)。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最后教材指出了本单元中数的研究范围是大于0的自然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给除法算式分类时,可能容易出现把算式分成三类(即把第二类按是否有余数分成两类)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情况归为一类?只要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即可。要引导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条件与依存性。
学习目标:
1、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难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决措施:交流合作、练习指导。
教学准备:ppt课件 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7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认真阅读教材5页。
2、根据自学来
《倍数和因数》最佳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最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学号。
课前和学生谈话:某某同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班级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叫什么名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看图,认识他们吗?
灰太狼是小灰灰的什么?小灰灰是灰太狼的什么?能不能直接说灰太狼是爸爸?如果你这样说,人家可能会误会灰太狼是你的爸爸哦。一定要说完整:灰太郎是小灰灰的爸爸。或者说小灰灰是灰太郎的儿子。
象灰太郎和小灰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学上也有,想知道吗?
二、认识倍数因数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一道题,
体育老师要组织18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可以怎样进行排列?动脑想一想:排几排,每排多少人?能用乘法算式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