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笔记
第三讲: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2、 替换: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 是语言研究中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
等量替换:替换不改变结构的长度。 看书→看报、看戏
超量替换:看电影→看中国电影
不等量替换:替换一定改变结构的长度。
差量替换:喜欢看电影→喜欢看
3、 扩展: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
A扩展式在长度上超过模型
条件 B扩展式与模型能有替换关系,即能在相同语境出现。
C模型中被替代的语言项目,到扩展式里,在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中居核心地位。
*他爱干净→他爱干净的孩子 (扩展通过替换实现,但替换不一定都造成扩展)
A更迭性扩展 老师的衣服→我的老师的衣服 做作业→做完作业 他去→他去北京(定补宾) XZ → XYZ
类型 B组合性扩展 去→我去 批判→批判康德学说 吃饱→吃饱肚子 XO → XY
C插入性扩展 看完→看得完/看不完 AB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之第四讲变换分析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变换分析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层次分析的局限 层次分析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 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例如: a.台上摆着鲜花。
b.台上演着京剧。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变换分析的产生 那么,a和b的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 答:是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 同的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 a中“戏台上”指明“鲜花”存在的处所。 b中“戏台上”指明“京剧”进行的场所。 变换分析可以揭示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 差异。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运用:台上 摆 着 鲜花。 鲜花 摆 在 台上。 A式:NPL + VP + 着 + NP => C式:NP + VP + 在 + NPL 台上 演 着 京剧。 台上 正在 演 京剧。 B式:NPL + VP + 着 + NP => D式:NPL + 正在 + VP + NP
变换矩阵!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变换矩阵1台上 摆 着 鲜花。 鲜花 摆 在 台上。 A式:NPL + VP + 着 + NP => C式:NP + VP + 在 + NPL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 坐 在 台上。 门口站着一个人。 => 一个人 站 在 门口。 前排坐着来宾。 => 来
《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比较研究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
课文比较研究
摘要:课文是构成教材的主要部分,它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对学习成绩进行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课文在整部教材编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课文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材质量的好坏,对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两套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优劣得失,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课文
一、课文的针对性
赵金铭(1998)[1]先生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文中指出,选材是教材编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选取受学习者欢迎的语言材料。”编者应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民族、文化背景、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的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才能针对他们的口味编写出受欢迎的成功的教材。
《汉语教程》属于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汉语教材,所选材料都与留学生在华的学习和生活有关。我们所研究的是针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对英语国家的英文版。这套教材的生词量较大,语法点成体系,每篇文章容量很大,所以只适合汉语本科专业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随着20世纪初白话文在文化教育界的普及而迅速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不仅很快成为通行语文形式,也自然成为语言研究的对象。继早期最有影响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之后,20年代初以《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为代表的一批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论著相继问世。80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研究方法也呈多元化的趋向。
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确立的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不太发达的语言仍然可以分清词类,由此得出一种“词类是分别观念自身在言语中的品类和性质”的认识(黎锦熙)。20年代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
汉语和越南语名量词对比研究及汉语名量词教学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 1 1.2 前人研究概述 . ....................................................................................2 1.2.1 关于汉语名量词研究 . .....................................................................2 1.2.2 关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名量词对比研究 .. ..................................... 2 1.2.3 关于汉 - 越语名量词对比研究 .. .....................................................3 1.3 研究方法 . ........................................................................
古代汉语通论十五《诗经》韵例分析
重点:诗经有些要会默写和分析韵律,要会背韵部&声母和重要结论:韵例(押什么韵),
押韵格式(韵数,押韵位置,换韵or一韵到底),分为几章。默写一首诗经,再分析它的韵例ps要背王力的三十韵部,默写的诗经范围(卷耳,桃夭,芣苢,静女,相鼠,木瓜,风 上古三十韻部列表 序号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五类 第六类 第七类 第八类 第九类 第十类 第十一类 阴声韵 之 幽 u 宵 ? 侯 o 鱼 a 支 e 脂 ei 微 I 歌 ai 入声韵 职 k 觉 uk 药 ?k 屋 ok 铎 ak 锡 ek 以上收g[k]尾,舌根,清塞音 质 et 物 t 月 at 以上收d[t],舌尖中,清塞音 缉 ep 叶 ap 以上收b[p],双唇,清塞音 阳声韵 蒸 东 o 阳 a 耕 e 以上收ng[],舌根,浊鼻音 真 en 文 n 元 an 侵 em 谈 am 以上收m[m],双唇,浊鼻音 冬 u 以上收n[n],舌尖中,浊鼻音 上古32生母 清 浊 七 音 牙 音 见 端(知) 舌 音 章(照三) 昌(穿三) 船(床三) 唇 音 帮(非) 精 齿 音
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
目录
第一章 介词和介词短语研究述评?????????????(1) 1.1 历史回顾?????????????????????(1) 1.1.1 模仿与草创(1898—1924) ???????????(1) 1.1.2 重新认识和定位(1938—1957) ?????????(4) 1.1.3 具体描写和多方位探索(1957—今) ???????(7) 1.2 总结和检讨 ??????????????????? (10) 1.2.1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0) 1.2.2 今后的工作和努力方向 ????????????(12) 第二章 介词的性质、特点以及相关的分类
和划界问题 ???????????????????? (12) 2.1 划分介词的标准??????????????????(12) 2.1.1 “介绍”说 ?????????????????(12) 2.1.2 核心功能与一般功能 ?????????????(12) 2.2 介词的下位分类 ?????????????????(15) 2.2.1 根据介词的功能分类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兼类词分析
摘要:词的兼类现象现代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旨在阐述这种语言现
象的内涵,并由此总结了兼类词的特点和判定方法。在汉语词类问题上,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词的兼类属于词义范畴,词类活用属于语法范畴,但往往被混为一谈,所以词的兼类和活用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文章从二者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辨别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汉语;兼类词;词类活用
一、关于兼类词的判断
关于兼类词内涵的界定,黄伯荣、廖序东两位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邵敬敏则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A和B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因此,通过博采各家的观点,可以将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归结为以下四条:
1、必须是同一个词。
2、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
3、同一个词所表示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
4、其基本意义之间要有某种联系。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有必要对这四条标准作一些补充说明。保证二者为同一个词是兼类词这个说法成立的前提条件,因为若是二者本来就不是一个词,也就谈不上一个词兼属几类的问题了。词具有语音形式、书写符号
第二讲 -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 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他..们请我做报告”)(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
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
第二讲 -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 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他..们请我做报告”)(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
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