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分型中医内科

“眩晕分型中医内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眩晕分型中医内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眩晕分型中医内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眩晕分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2.眩晕辨证论治分型 2.1 痰浊中阻型:《丹溪心法》:“百病多有兼痰者。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朱丹溪认为痰是引起眩晕的最主要的因素,痰可以兼杂气虚同时存在,痰郁化火,所以治疗上,应当以化痰为主,兼以补气、降火。常因脾虚不运,水湿运化失常,痰饮内生,痰湿中阻,痰火上炎,蒙蔽清窍而引起眩晕。证见:眩晕,头重如裹,头目胀闷,恶心欲呕,胸闷,心烦口苦,旋转错觉,甚则仆倒在地,不省人事,鼾声大作或癫狂痴呆,舌红或淡嫩,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多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耳源性眩晕或一般性眩晕。治法:清热燥湿,豁痰开窍。方剂:天麻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二陈汤、礞石滚痰丸等。 2.2 气血不足型:《内经》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体中气不足,或气血虚弱,而致脾不散精,水谷精微、清阳之气不能上承输布脑海引起眩晕。证见:眩晕,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动则气短心悸,甚则晕倒,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多见于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一般性眩晕。治法:补气养血,升阳止眩。方剂: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丸、归

眩晕分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2.眩晕辨证论治分型 2.1 痰浊中阻型:《丹溪心法》:“百病多有兼痰者。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朱丹溪认为痰是引起眩晕的最主要的因素,痰可以兼杂气虚同时存在,痰郁化火,所以治疗上,应当以化痰为主,兼以补气、降火。常因脾虚不运,水湿运化失常,痰饮内生,痰湿中阻,痰火上炎,蒙蔽清窍而引起眩晕。证见:眩晕,头重如裹,头目胀闷,恶心欲呕,胸闷,心烦口苦,旋转错觉,甚则仆倒在地,不省人事,鼾声大作或癫狂痴呆,舌红或淡嫩,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多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耳源性眩晕或一般性眩晕。治法:清热燥湿,豁痰开窍。方剂:天麻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二陈汤、礞石滚痰丸等。 2.2 气血不足型:《内经》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体中气不足,或气血虚弱,而致脾不散精,水谷精微、清阳之气不能上承输布脑海引起眩晕。证见:眩晕,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动则气短心悸,甚则晕倒,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多见于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一般性眩晕。治法:补气养血,升阳止眩。方剂: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丸、归

中医内科学课件_眩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章:肝胆病证第六节:眩晕

中医内科——眩晕

目录:☆概述☆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临证备要中医内科——眩晕 2

【概述】

一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 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 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 则昏倒等症状。

中医内科——眩晕

二文献摘要:(一)病名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称之为“眩冒”。

(二)病因病机1、属肝所主 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2、因虚致病:与髓海不足、血虚因素有关 《灵枢· 海论》曰:“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灵 枢· 卫气》说:“上虚则眩”。 《景岳全书· 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 火兼痰者, 不过十中一二耳。” 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中医内科——眩晕 4

3、 痰饮有关 汉代张仲景认为, 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 因素之一,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 治 》说 :“心下有支饮, 其人苦冒眩, 泽泻 汤主之”。 而《丹溪心法· 头眩》中则强调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

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

急汤合生脉饮

慢性肝炎中医分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數千年來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始終貫徹著 ” 整體觀念 ” 。利用中醫對疾病整體觀念和辨症論治的方法去解釋慢性肝炎病程如何發展,去解釋慢性肝炎不同階段的不同症狀,和因肝炎病毒對不同臟腑損害而做成了同時并存的多臟腑損害的特征,是十分恰當的。為了方便介紹,我們準備從中醫分型的理論角度來分類敘述;它包括六型分類:

(一) 肝郁肺燥型

肝郁肺燥型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是反覆鼻敏感、傷風、扁桃腺炎、氣管炎、哮喘等病具

有的噴嚏、鼻塞、流涕、鼻出血、口乾、煩渴、夜飲、咽喉乾涸、喉痒、喉痛、多痰、容易聲嘶、頑固性咳嗽、血痰、咯血、梅核氣(喉中異物感)、脅痛、氣短、氣促、尿黃、頑固性便秘、便血等症狀。

肝炎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人體後,阻遏氣機,因而肝郁氣滯,郁久化熱,熱邪燔灼不但潛藏於肝難以清除,亦因肝藏血時刻與血液相通而使熱邪伏於血分,肝熱即血熱,上炙於肺臟常可導致肺燥,早期就可以產生一系列的傷風的症狀。肺燥亦往往見於慢性肝炎中後期已產生肝腎二虛時,由於體內腎水不足導致肺陰虛而反覆產生口乾舌燥、喉中異物感或喉痒、常易於產生陣發性嗆咳、痰少、氣促、氣喘、掌心灼熱、多汗、盜汗。雖然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細菌和病毒導致,但肝炎病毒侵入體內而引起肝郁肺燥的症狀,常顯示肝炎病毒覆制頻繁

1、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西医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住院患者

一、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ICD10:BRE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D)(ICD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眩晕多在翻身、起卧、低头抬头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眩晕时无耳鸣及耳聋,伴有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无饮水呛咳等不适,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行耳石诱发实验阳性。

2、证候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上亢证

痰湿中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耳眩晕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

内科中医特色护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内科中医特色护理 一.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得用直流电电场(或低频脉冲电场)的作用,将中药液中的分子电离子,并使其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的一种治疗。该方法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炎镇痛等作用。 1、目的

1.缓解疼痛。

2.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 2、操作程序

【评估】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2.病人既往史,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病人局部皮肤情况,目前心理状态。4.药物属性与作用。 【计划】1.预期目标:病人疼痛症状缓解,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除。2.准备:(1)护士衣、帽、鞋、口罩、洗手。(2)用物:直流感就电疗机一台,药物、衬垫、治疗碗、镊子、尼龙搭扣或沙包、塑料薄膜、绷带、纱布块或卫生纸。(3)病人排空大、小便,取合理体位。(4)环境根据季节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实施】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暴露治疗部位。3.将衬垫吸湿药物置于患处,根据导入药物的极性选择电板,带负离子的药物衬垫放上负极板(黑色导线),带正离子的药物衬垫上放上正极板(红色导线)。隔上塑料薄膜,用尼龙搭扣或沙包固

中医内科心系疾病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 心系病证 一、A型选择题

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 ) A.《素问》 B.《金匮要略》 C.《医学正传》 D.《丹溪心法》 E.《伤寒论》 2.“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载于( ) A.《素问·痹论》 B.《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 C.《伤寒明理论·悸》 D.《丹溪心法·惊悸怔忡》 E.《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3.《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为( ) A.小青龙汤 B.炙甘草汤 C.桂枝汤 D.归脾汤 E.天王补心丹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证机概要为( )A.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B.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C.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D.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E.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5.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法为( )A.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E.振奋心阳,宁心安神

6.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代表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