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一)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一)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认识图形(一)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认识图形(一)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一)1
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35页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1 / 3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
图形创意任务一:认识图形
《图形创意设计》任务指导书
一、任务基本信息
任务名称 认识图形 授课类型 讲授、实训 建议课时 8节 知识目标 熟悉图形的定义及中西方图形发展的特征。 任务目标 能力目标 掌握图形和图形创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拓展目标 了解各种工具的特性,熟练工具的应用。
授课班级 14广告设计1班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1-4节 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1-4节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A319 二、任务要点
任务描述
1. 图形能被快速识别和传播,它使世界缩小,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同时消除了语言障碍所造成的思想交流隔阂。人们生存在一个充满电子的世界,一个被各种各样图形所包围的世界,人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信息,图形设计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
人们把设计分为几类:工业设计、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图形设计(或视觉传播设计)。
2.今天,广告活动日趋重要,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图形设计的范围从昔日的海报、报纸、杂志和商品包装等,扩展到摄影图形、电视电影图形、计算机图形、环境图形等方面的设计,图形的创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图形设计不仅需要以市场和沟通为目的,而且其本身也应取得一定的文化启示,为改善文化素质做出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几何图形可以分为基本图形和复合图形两部分.基本图形包括直线形和圆,其中直线形包括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与四边形.对于基本图形性质的研究是图形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复合图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研究复合图形就是要研究几个基本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复合图形就要理解它,因此就需要图形思维:明确它是如何生成的.图形生成过程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从思维层面上去感知复合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而不是去观察老师提前画好的几何图形.
图形的变化就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几何图形,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和投影.将几何图形按着某种法则或者规律变换成另一个图形的过程叫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既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从几何变换的角度理解图形、研究图形,相比较对静态图形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观念性的变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学生们研究几何问题时,就可以尝试将复合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等,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复合图形,从而使得问题得到及解决.
图形的代数化是指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图形与坐标》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的代数化,这个问题的研究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
《认识图形》说课稿
适用于一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把握学情,因材施教;优选教法,注重学法;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1.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在巩固学生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理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认识图形》。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从书本看到的,你能记住10%;亲耳听到的,你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你能记住80%。为了让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主动获取新知识,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今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如下定位: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得。
2、在“描”、“摆”、“说”、“拼”这四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6~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 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3.通过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物抽象图形,能描述出各图的特征。 难点: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教具学具
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师:这是同学们平常最爱的积木,大家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大家都带了哪几个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举起来看看。学生纷纷举起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从这两个立体图形中寻找新的知识。 二、感受“面”从“体”得 1.学生描绘。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白纸和彩笔拿出来,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按在纸上描一描
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图解思维导图
一次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式方程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一元一次方 程
不等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角形
线
四边形
函数方程、不等式图形与坐标
图形的认识(证明)
数与代数
圆
式空间与图形平移
数图形与变换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
初 中 数 学课题学习
相似
旋转
实践活动
统计 概率
综合应用
逆用公式
不改变 分式的值公 式 提 公 法 因 式 法
通分化成同分 母
平方 差、 完全 平方
公因式
分母不变 分子相 加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子积为子母积为母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注:分子、 分母为多 项式时先 分解因式
通分同底数幂相除
除法基本性质分母中 含字母、 分母 不为零
化除法为乘法
乘法公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幂的乘法
乘除 运算 乘方
乘法 运算加减
an a n n为整数 b b a n 1 n为整数 an
n
系数 相加 字母 不变
分式分式方程 解法
合并 同类项 同类项
整式每个单项式
应用
项 次数
多项式
二次根式运算
升降幂排列
最高项的次 数
意义
单项式
次数字母指数和
系数数字因 数
代 数 式
加减
性质 定义
乘除
a a 0
(1)( 2)
a 2
a a 0 双非负2
a ( a 0) a
(3) a
yY随 x的 增 大 而 增 大b>0,图象在 一二三象
综合实践思维导图鱼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
问 题 库
研究对象:“鱼的认识”研究问题
指导教师:阴 猛
单 位:山东省泰安肥城市
王庄镇南尚小学
写在前面的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
点,旨在培养我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
新意识。既适应了我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
的需求。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在远古人们就捕捉鱼类食用,后来更是主动的养殖,使鱼在人类食谱中占据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鱼肉中富含多种营养,长期食用有意人类的健康。而且很多鱼类颜色鲜艳,还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通过对鱼的研究,激发了学习兴趣,对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自由”的训练,
从思维的广度、深度、新度、速度等方面来突破思维的旧框框,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
《鱼的认识》研究问题
提问者姓问题 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教材从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个平面图形孩子们在生活中,幼儿园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概念不具体化,不系统化罢了。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对学生们来说不太困难,难在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四个平面图形的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多媒休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我想学生会描述出自己的发现的。一年级学生虽然小,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在描(画、印)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到“面在体上”。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课型 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课件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一、谈话引入 二、操作感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是什么物体,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图形。 (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