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沉淀池的作用
“二次沉淀池的作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次沉淀池的作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次沉淀池的作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二次沉淀池的详细介绍
二次沉淀池的详细介绍
二次沉淀池的详细介绍
来源:大禹网发布日期:2011-10-13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什么是废水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
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
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二次沉淀池在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
沉淀池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物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污水的一级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污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1、 基本概念
(1) 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承
受的水量,单位是m3/(m2.h)。根据表面水力负荷可以确定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
沉淀池的水面上升流速和其水力负荷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单位和意义上不同,上升流速的单位是m/h。比如说在竖流式沉淀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沉淀池水面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才能在沉淀池中去除,而沉降速度等于或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会随
平流沉淀池
第7章 沉淀和澄清处理
7.1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沉淀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构造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一种常用的沉淀池形式,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处理水量一般在2×104m3/d以上。在小型水厂因池子较长布置困难,单位造价相对较高而采用较少。平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只有在水厂用地足够大时才可采用。 7.1.1 设计流量
Q?Q设?(1?k)24n
式中 Q ——单池设计水量(m3/h);
Q设——设计日产水量(m3/d);
k ——水厂用水量占设计日用水量的百分比,一般采用5%~10%; n ——沉淀池个数,一般采用不少于2个。 设计中取Q设=13.5万m3/d, k =5%,n=2
Q?7.1.2 平面尺寸计算 1.沉淀池有效容积
135000?(1?0.05)?2953.1m3/h?0.82m3/s
24?2V?QT
式中 V——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3); T——停留时间(h),一般采用1.5~3.0h。
设计中取T=2h
3
V=2953.1×2=5906.2m
2.沉淀池长度
L?3600vT
式中 L——沉淀池长度(m);
v——水平流速(m/s),一般采用0.01~0.025m/
竖流沉淀池
(1)为了使水流在沉淀池内分布均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值不大于3。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有达10m。 (2)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 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
2)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3)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4)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m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15mm/s。 (4)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小于7m时,澄清污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D≥7m时,应增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m。
(6)浮渣挡板距离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已知某小型污水处理站设计流量Q=1200??3/??(0.333??3/??),悬浮固体浓度SS=200mg/L。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实验性能曲线查得??0=2.8??/??(0.78mm/s
沉淀池设计规则
沉淀池设计规则
一般规则:
①污水自流进入,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提升泵进入,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按最小流量校核。
②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宜并联。 ③池子超高至少采用0.3m。
④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沉淀池指池边水深。 ⑤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⑥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⑦初沉池储泥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储泥时间2d,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沉池排泥时间不宜大于2h。 ⑧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平流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或分格)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一般8~12.
②有效水深多采用2~4m。
③池底坡度多采用0.01~0.02,采用你都时,每斗应设单独的排泥管及排泥底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0.05.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②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10m。 ③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0.03m/s。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中污水流速不大于0.02m/s。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m。 ⑥喇叭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 基本概念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 - 主要结构 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图
进水区
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
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排泥
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排泥用。为了排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排泥和机械虹吸排泥等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 产品优缺点 平流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 基本概念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 - 主要结构 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图
进水区
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
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排泥
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排泥用。为了排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排泥和机械虹吸排泥等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 产品优缺点 平流
絮凝沉淀池施工设计
(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取水泵房)
工艺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位于*******,是未来*********。******采用江水源区域热泵系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采用集中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为*****一期建筑提供集中的冷热源。能源方案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形式。考虑到空调尾水量较大,而且水质较好,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为节省能源考虑在江北城中央公园建设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一座,通过中水管网,提供给各个用户,以用于绿化用水、冲洗街道。
服务范围为整个江北城道路广场,住宅区、商务区的道路和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公顷,设计用水定额*****;绿地****公顷,用水定额****,总用水量****。本次设计规模为****。中水室外管网已设计完成,本次仅对取水泵房、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 2.1主要基础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05)
《****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室外管网工程》施工图
—****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尾水利用工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
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
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 7000 m3/d,变化系数为 1.65 ,CODCr 450 mg/l,
BOD5 220 mg/l,SS 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
沉淀池、无阀滤池的工作原理
反应沉淀池、重力无阀滤池构造及原理
一、穿孔旋流反应池、斜管沉淀池
反应沉淀池是由穿孔旋流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合建而成。 穿孔旋流反应池分正方形倒角六室,各室之间的隔壁上沿池壁开孔,孔口上下交错布置。水流沿池壁切线方向进入后形成旋流。第一格孔口较小,流速最大,而后孔口尺寸逐渐增大,流速逐格减小。 斜管沉淀池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0左右)的管状组件(断面矩形或六角形等)置于沉淀池构成,水流从下向上,颗粒沉于斜管底部,当颗粒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清水在池顶用穿孔集水槽收集,污泥在池底用穿孔排污管收集排出沉淀池。 二、重力式无阀滤池
重力无阀滤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力学原理,通过进出水的压差自动控制虹吸产生和破坏,实现自动运行的滤池。从沉淀池来的水,经进水分配槽,进水管,及配水挡板的消能和分散作用后,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滤层上部,水流通过滤料层、承托层与配水系统进入底部空间,然后经连通渠上升到冲洗水箱。随着过滤的进行,冲洗水箱中的水位逐渐上升(虹吸上升管中水位也相应上升)。当水位达到出水管喇叭口的上缘时,便从喇叭口溢流到清水池。
反冲洗的工作原理:当滤室沙层表面的淤泥和沉积物较厚,影响水流通过时,迫使滤室水位通过虹吸下降管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