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人教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人教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人教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教案全集 - 图文
精选资料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五章 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 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一物理《绪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通过绪言的不习,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学好物理的一般方法,掌握学习策略;大致明确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明确物理学习的有趣性、有用性。总之,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增加兴趣、激发志趣、掌握方法,树立学好物理的必胜信心。
教学程序:先介绍物理课本,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介绍几个易混淆的物理术语,使师生间找到共同语言;然后讲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及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介绍物理课本,增加感性认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教案
基础夯实
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且成一定夹角,分解是唯一的 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D.此合力有可能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 答案:ABD
解析: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能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是唯一的,故A、B正确;如果将合力分解时两个分力夹角为120°且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则两个分力与合力等大,故D正确;若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2的方向,设F2与F夹角为θ,若F1 2.(北京西城区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达到行车方便和安全的目的 B.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C.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时手臂产生的合力增大的缘故 D.帆船能逆风行驶,说明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
一、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 图文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 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
2
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 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2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经过5秒 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 图文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 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
2
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 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2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 ,则经过5秒 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 图文
备课组 课 题 上课时间 届 学科 认识区域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课 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 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次备课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1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1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实验总结
实验复习
实验一: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1实验步骤
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
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
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
⑤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
2注意事项
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
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