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稿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5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5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 2、 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 2、 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夏浩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101-10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学习和了解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意识、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年元旦联欢会上学校安排五年级表演几个节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窗,从图中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生:参加交谊舞的每组2人,参加圆圈舞的每组有5人,参加叠罗汉的每组有3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根据大家发现的信息:如果你是导演,你想安排多少人参加交谊舞? 生:8,16,22……
师:老师也来做导演,我安排107人跳交谊舞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你们安排的人数可以我安排的就不行呢?
生:我们安排的人数都是2的倍数,而老师安排的107人不是2的倍数。 师:那么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生:拿这个数除以2,看有没有
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2、5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城区四小 李小改 今天听了黄静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一课,本节课主要让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倍数的特征。
黄静老师在上新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黄老师的导入很好,说自己有一个神奇的本领,随意说个数老师就知道它是不是2、5的倍数,能吸引生的注意力,并为新课打基础。在学习新知识黄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黄老师能及时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注重细节,讲究珠圆玉润
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在认真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2、5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初步了解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并会试着找一些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知识是对倍数知识认识的一次拓展,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
2和5倍数的特征(获奖)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校 南关小学 教师姓名 吴鹏飞 章节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计划1课时 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都跟倍数的个位有关,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因此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对学生而言不是很难。 课程标准: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帮学生建立“猜想-验证“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师生互动,自由对话,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 数。 4、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
2和5倍数的特征(获奖)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校 南关小学 教师姓名 吴鹏飞 章节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计划1课时 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都跟倍数的个位有关,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因此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对学生而言不是很难。 课程标准: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帮学生建立“猜想-验证“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师生互动,自由对话,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 数。 4、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最小公位数》评课稿 麻州中心小学 李东兴
今天我参加了麻州中心小学数学组的教研活动,郭雷明老师上的《最小公倍数》(五下)一课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合理清晰的思路、简洁明亮的风格、灵活有效的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复习旧知道
复习题目灵活多样,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 二、谈话引入——自然贴切 1.从辅砖话题引入信息
2.讨论“全部辅满边长最小是多少”的意思。 3.出示问题:边长最小是多少?
这一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适应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是激起探究问题兴趣,让学生算算家里的地板怎么辅?;三是切题,引出了最小倍数。
二.建立概念——联系生活 1.师生共同寻找:
2的倍数有:4、6、8、10、12、14 3的倍数有:6、9、12、15、18、21 30以内4和6的公倍数有:6、12. 2.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黑板上的内容。 2的倍数 3的倍数
这一环节之后是否要拓展?如果把“30以内”去掉,集合图里的数据该怎样修改?省略号表示什么?(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
三.探究求法——重视技
《每逢佳节倍思亲》评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 天山实验小学 吴梅琴 评析: 天山实验小学 张生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训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 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词语(指名读)
师:在同学们的习字册中,不少同学把“幼”字写错了。它的偏旁是“幺字旁”,而不是“绞丝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田字格要求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生:(练习写字)。
(从具体学情出发,进行针对性指导,巩固了易错的生字,注重写字
2.3.5的倍数特征练习课教学设计 - 图文
课题 课时 2、5、3倍数的特征的练习课 第五课时 班级 五(3) 编写者 梁娴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之后的一节练习课。2、3、5倍数的特征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前两节对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这里以书本上的练习三的练习对这部分知识做专项的训练,以期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在记忆、理解、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数学中属“数论”范畴,理论性较强。本节课主
数松果评课稿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一、 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乘法口诀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看图、实践联系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从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
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相乘、除的必备知识。 二、 说学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评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 天山实验小学 吴梅琴 评析: 天山实验小学 张生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训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 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词语(指名读)
师:在同学们的习字册中,不少同学把“幼”字写错了。它的偏旁是“幺字旁”,而不是“绞丝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田字格要求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生:(练习写字)。
(从具体学情出发,进行针对性指导,巩固了易错的生字,注重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