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
“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 - 图文
圣教序古文注释翻译
原文:
盖 (1)闻(2)二仪(3)有像(4),显覆(5)载(6)以含生.(8);四时(9)无形,潜寒暑以化物(10)。 是以(11)窥(12)天鉴(13)地,庸愚皆识其端(14);明阴洞(15)阳,贤哲罕穷其数(16)。 注释:
(1)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2)闻:知道。(3)二仪:天地。(4)像:形状,形象。(5)覆:覆盖。(6)载:承载。(8)含生: 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时:四季。(10)化物:化育万物。(11)是以:所以。(12)窥:观察。(13)鉴:体察。(14)端:征兆,迹象。(15)洞:通晓,明彻。(16)数:规律,道理。 译文:
都知道天地是有表象的,所以显露在外、天覆盖着地,地承载着众生;四季没有表象,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所以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他的一些征兆;要通晓阴阳的变化,即便是贤能的智者也极少有研究透的。
原文:
然而天地苞(17)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徵(18),虽愚不惑;形潜莫睹(19),在智犹迷。 注释:
(17)苞:包容。(18)徵:即征,证明,验证.(19)覩:
圣教序原文+注释+译文
圣教序原文+注释+译文
圣教序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盖 (1)闻(2)二仪(3)有像(4),显覆(5)载(6)以含生.(8);四时(9)无形,潜寒暑以化物(10)。是以(11)窥(12)天鉴(13)地,庸愚皆识其端(14);明阴洞(15)阳,贤哲罕穷其数(16)。 注释:(1)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2)闻:知道。(3)二仪:天地。(4)像:形状,形象。(5)覆:覆盖。(6)载:承载。(8)含生: 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时:四季。(10)化物:化育万物。(11)是以:所以。(12)窥:观察。(13)鉴:体察。(14)端:征兆,迹象。(15)洞:通晓,明彻。(16)数:规律,道理。
译文:都知道天地是有表象的,所以显露在外、天覆盖着地,地承载着众生;四季没有表象,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所以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他的一些征兆;要通晓阴阳的变化,即便是贤能的智者也极少有研究透的。
原文:然而天地苞(17)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徵(18),虽愚不惑;形潜莫睹(19),在智犹迷。
注释:(17)苞:包容。(18)徵:即征,证明,验证.(19)覩:即睹,看见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 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 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其主要特点是:
(1)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 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 的。
《圣教序》全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译文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 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 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其主要特点是:
(1)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 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 的。
《圣教序》全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资料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及譯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禦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厘。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及譯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禦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厘。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
集王羲之圣教序 原文 译文 说明
1, 《圣教序》原文
2,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说明 3, 《圣教序》的由来 4, 《圣教序》释文 5, 心经白话译文
圣教序原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或。形谮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则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擦其旨趣。能无疑或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分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谐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臵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原文及译文 - 图文
《怀仁集王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宗李世民亲身撰文,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此碑虽属集字,但字画神韵、转折起落肖似王书。加以怀仁特有的书法造诣和章法安排,使其更具王书神韵和风采。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传。宋亦有肥瘦二本之别。碑石宋以后中断,随着捶拓日久,笔划渐细,后曾洗剜。历代摩刻颇多。现存宋拓本较多。宋拓本中最突出者,当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其字多半肥大精美,笔锋使转处即细丝可见。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