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
北方相关问题: 1.沼泽的保护 生态效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和改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善生态环境,保护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经济效益:有利于三江平原小麦商品粮基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地的发展;有利于保护黑土的肥力 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政治效益:有利于粮食安全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自然原因(水系的流量和地势、河道)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 ④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⑤台风的影响; (例如,长江洪灾)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⑧
高中区域地理俄罗斯
世界积最大的面国—家俄罗斯—地跨亚、欧
两
洲里 海
一地、位理置海陆(置和经位度位纬)置0°E3170°W 70 °
5N°N0
洲欧东部范围的波的海 罗北洋冰
起北北洋冰黑 乌拉海尔山大高加山索西波起的罗东岸海东乌拉到山尔南到海黑大、高索山加
北自冰北沿岸洋北亚的范围
北冰
洋拉尔乌山鄂霍次克海 太 平 洋萨哈斯坦 克国 蒙中古西起乌拉尔山东太到洋沿岸平 抵哈萨南斯坦克、蒙古、中国
挪
威俄罗的斯要主国
邻芬兰爱 尼亚、拉沙脱维亚、立陶宛、波兰 俄罗斯 乌克兰 格鲁吉亚、白阿拜疆塞哈萨 克斯
蒙古
坦中国朝鲜
思考什么为罗俄斯是传统的洲欧国家? 3/①的人口在欧洲4分部 ②。都莫斯科首 大部分城及市 在欧洲分部 ③。欧部洲分是全 的政国治 经济、文和 中心地区化。
俄罗斯
面:积1070多千米万世界,积面最大的国家。人口1.5亿,人:负增长口 民族:00多个1主要为: 罗斯俄人通 语言:用俄 语
俄
罗的斯形地东欧平原乌 拉 尔 山西西利伯 平原
亚 叶 塞 尼河中西伯利亚 高原
拿勒 河
西东利 亚山地伯地势特点: 以原平高、 为主原低东高西北低 南高
三
俄罗、的气候斯温带大陆性候为主
气(1特)点:冬长季而寒,夏冷短季而暖温 .2)
高中区域地理填图练习
0400
200
00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0600
400
200
00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
日本填图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试题 - 图文
读下图,回答2—3题。
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 )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2.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B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D.3 000m等高线 3.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B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17 A )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18 B )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
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 . -考试资料-
- --
11.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围。
14.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 海水热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图文
名师推荐 精心整理 学习必备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三、美国的人口迁移(课本P10图1.10) 时间 原因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自然灾害、农业危机 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发展 方向 人口大规模西移 由乡村流向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从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部和南部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 ★类型 ★★特点 判断方法 出生率、死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均﹥
高中地理毕业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第二单元 大气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
高考必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太阳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平均1o/日 平均30千米/小时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