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知识点总结

“数学物理方法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数学物理方法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物理方法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物理物理方法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和M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

相对静止,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A.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B.若m、M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C.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

D.若m、M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

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

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

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c对b的支持力减小

B.c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增大

.在小滑块A上放一小物3.将一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小滑块A,如图甲

体B,物体B始终与A保持相对静止如图乙;或在小滑块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

F,如图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速下滑,加物体B后将加速下滑

B.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速下滑,加力F后将加速下滑

C.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加物体B后加速度将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基本方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基本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初

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基本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

第 1 页

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第二、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f87




1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第二、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平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F F

F F F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

22

S:米(m)。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半导体物理知识大纲

? 核心知识单元A:半导体电子状态与能

级(课程基础——掌握物理概念与物理过程、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 ?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第1章)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第2章)

? 核心知识单元B:半导体载流子统计分

布与输运(课程重点——掌握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 ? ?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第3章) 半导体的导电性(第4章) 非平衡载流子(第5章)

? 核心知识单元C:半导体的基本效应(物

理效应与应用——掌握各种半导体物理效应、分析其产生的物理机理、掌握具体的应用)

? ? ?

半导体光学性质(第10章) 半导体热电性质(第11章) 半导体磁和压阻效应(第12章)

二、半导体物理知识点和考点总结

第一章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本章各节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介绍了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半导体中能带的形成,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在讲解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时,引入了有效质量的概念。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最后,介绍了Si、Ge和GaAs的能带结构。

在1.1节,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及结合性质。(重点掌握)

在1.2节,为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3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