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优秀课件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优秀课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优秀课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优秀课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述类文章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高考所考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文章。这类文章所涉及面广,多为社会热点,选用这类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理解词语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所谓“一般论述类文章”,是指一些以论述观点、阐明主张、表达看法等为主的说理文。侧重就某个领域或对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内容比较抽象。高考命题这类材料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新概念[下定义:被下定义者+是+特征+属性])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对概念意思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的试题旨在考查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有的题目是考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学家之间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当社会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学家之间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当社会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

高考论述类文章、诗歌专题练习(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论述类文章及诗歌 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且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

演练18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演练18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历史真实与思想开掘

张德祥

中国有五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当属世界之最。所以,中国的文艺创作多从真实的历史中截取段落,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经艺术加工,使之成为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这些文艺作品使普通人得以接近历史。

用句流行的话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历史文艺”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就是说,任何一代人当下的历史观、美学观必然渗透到历史的叙述中,决定着这一代人叙述出来的历史面貌及其对历史的理解与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看似本来早已被时间定格的历史却永远无法定格,总是因不同时代的叙述而不断变化。不同时代对孔子、秦始皇、曹操等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价就大相径庭。

艺术发展到今天,叙述历史的自由度就更大了,彻底颠覆时间的一维性,让今人通过时间隧道进入古代,直接与古人生活在一起,使古人与今人共同演绎一段莫须有的故事,这就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穿越”剧。

近年来的历史剧,把历史作为消费品的居多,关公战秦琼、貂蝉戏吴刚,创作者们说,娱乐而已,只要观众看着新奇别致、热热闹闹、开心解颐就行,何必那么严肃认真呢?是的,从娱乐效果来看,这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一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训练一答案

1.B(概念混淆。“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有误。根据文意,早期的“市”并非城市生活的产物。)

2.C(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原文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3.C(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原文,应是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4.B(“商品经济陷于停滞”没有依据)

5.C(“确保纸币的自由兑换”的措施是储备28%的准备金) 6.B(“成为货币”错。只是“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质”)

7.D解析:A.“初次就业率连年上升”表述不当。B.“集中体现在”说法不当,按照原文的表述,“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C.“直接造成”说法不当。

8.C解析:A.应是“少数”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偏见。B.“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会使职业教育没有春天

高考论述类阅读专题训练与指导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论述类阅读专题训练与指导

一、 2011山东高考语文学科阅读类考试说明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山东高考各题型分值及07-10年题目选材

二.2007—2010高考论述类阅读题

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

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11 论述类文章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11 论述类文章阅读

【2012高考考纲解读】

2012年《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高考考点】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 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 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 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文

论述类(科技类)文本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科技类)文本阅读

(全国新课标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

《说“木叶”》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模拟练习(整理精校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说“木叶”》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模拟练习

高考二轮复习 0321 21:31

::

阅读《说“木叶”》,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自从屈原吟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

人传诵的诗篇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用“树”很常见,用“树叶”却不常见,原因是诗人们出于文字洗练的缘故,遇到“树

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C.“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些名句能够流传人口,与

诗人对“木叶”的使用不无关系。

D.天才的杜甫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宁愿舍弃更明白的“落叶”而使用“落木”,

是因为之前的庾信已经用过“落木”。

2.下面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古代诗人钟爱它们,关键显然在于其中都有“木”这一字。

B.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落叶”是一般的概念,所以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C.从概念上说,“木叶”与“落叶”意思相同,但在诗歌的形象思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