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
“朗读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朗读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朗读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故都的秋》教学片段
《故都的秋》教学片段
文学院08级2班 张佳敏
教学目标:通过品味“秋晨静观图”掌握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5分钟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同学们在整体上对文章的结构和感情基调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绘秋。
2、听和思。老师示范朗读文章的第3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为之拟定一个四字短语的小标题,并划分出层次。 明确:小标题——秋晨静观。
3个层次:①第1、2句,点出北国秋景的代表;
②第3、4句,写小院秋景;
③第5句,重点写牵牛花的颜色。
3、读和说。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本段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听和品。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在静听的过程中想象文章所描绘的图画,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说“自然而然的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十分”能改成“九分”、“八分”吗?为什么?“十分的秋意”表现又在哪些地方? 明确:不能改。“十分” 更能表现秋意秋味只之浓,体现出作者对故
比教学片段1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48-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投影显示淘气的相片A)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十一大假,淘气去游乐场玩,智慧老爷爷帮他排了一些相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谁想告诉老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回答:这些照片有大有小。B是把A缩小了。D是把A扩大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 (图B、D与图A比较像)
二、探究活动
1、师:要看图片像不像,关键是比较图片的长和宽,也就是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这些长方形放在方格纸里,请同学们看大屏,这里的1小格表示一个长度单位,谁来说一说其他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
3 2
1
8
比教学片段1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48-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投影显示淘气的相片A)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十一大假,淘气去游乐场玩,智慧老爷爷帮他排了一些相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谁想告诉老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回答:这些照片有大有小。B是把A缩小了。D是把A扩大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 (图B、D与图A比较像)
二、探究活动
1、师:要看图片像不像,关键是比较图片的长和宽,也就是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这些长方形放在方格纸里,请同学们看大屏,这里的1小格表示一个长度单位,谁来说一说其他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
3 2
1
8
《菜园里》教学片段
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图……)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7+7+7+7+7 学生2:4+4+4+4+4+4
学生3: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
生1: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优秀教学片段)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以有关《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会议》出现的几幕情景作为案例来说明以《大气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学习。
第一步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幻灯片1:《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作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幻灯片2: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在丹麦召开,此时,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幕出现了:欧盟和美国的谈判代表轮番登上同一个舞台,瑞典环境部长安德里亚斯.卡尔格林强调,“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而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则回应说。“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至其他归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做的努力。” (南方周末1347期A2版)。 幻灯片3:12月7日,贝拉中心上演了会场最感人的一幕。来至斐济---一个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沉没的太平洋岛
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
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一)
苏鸿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区教研室本学年工作计划,结合我区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把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组织实施,作为地理学科本学年教研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开学第一周地理科组长区教研会议和高一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三周高二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五周初中地理教师区教研活动上,都进行了研讨、动员布置,并对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共性特征做了初步说明。一个月来,通过几次下校听课调研等发现,许多老师对基于知识点的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设计的着力点不够明确。现以我区地理老师教学的实例,从表述、思维、认识论的层面和地理学科学习研究的层面作一些分析探讨。
先来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89中学陆爱玲老师在初一课堂上教“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时,不是象很多老师那样首先用语言表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或直接划书。而是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到课室前讲台上并排站立,让两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身高,分别是1.65米和1.60米,然后让同学们说出两位同学的身高差为0.5米,这时老师说假设两位同学所站的讲台地面是海平面,那么上面的三个数据中1.65米和1.60米为海拔,0.5米为相对高度。然后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称象》教学片段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称象》教学片段分析
台山市白沙镇中心小学 黄嫚娇
我在执教小学语文第二册《称象》一课总结全文之后,并没有有立刻结束教学,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提问学生:“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比小曹冲的办法更好的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有的还抓头挠腮的。
我看此情景,就给了一点提示:“石头可以用其他更容易装载的东西替换吗?或许还有更先进更厉害的东西来称大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小手林立,争相回答。
A生说:“可以用泥沙来替换石头,搬泥沙比搬石头容易多啦!” B生说:“可以用木头来替换石头。”
C生说:“可以用小动物来替换石头。”
我问:“用什么小动物呢?”
C生说:“猫啊、狗啊、猪啊、兔子啊、牛啊、羊啊之类的。” 我给了一点点拨:“非常棒!可能牛和羊还是比较斯文的,不会乱窜乱跑,但是猫、狗、猪和兔子就不会这么乖乖的给你呆住了,会掉水里的,这怎么办?”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有位平时爱捣蛋的学生马上高声叫起来:“应该用笼子关起来。”
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良好机会,所以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摸摸他的头,拉他坐端正,还表扬他认真听别人讲、聪明。
同学们见此,把手
体会联想《月光曲》教学片段纪实与评析
体会联想──《月光曲》教学片段纪实与评析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为什么取名叫《月光曲》而不叫别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师: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画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生: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是“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称象》教学片段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称象》教学片段分析
台山市白沙镇中心小学 黄嫚娇
我在执教小学语文第二册《称象》一课总结全文之后,并没有有立刻结束教学,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提问学生:“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比小曹冲的办法更好的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有的还抓头挠腮的。
我看此情景,就给了一点提示:“石头可以用其他更容易装载的东西替换吗?或许还有更先进更厉害的东西来称大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小手林立,争相回答。
A生说:“可以用泥沙来替换石头,搬泥沙比搬石头容易多啦!” B生说:“可以用木头来替换石头。”
C生说:“可以用小动物来替换石头。”
我问:“用什么小动物呢?”
C生说:“猫啊、狗啊、猪啊、兔子啊、牛啊、羊啊之类的。” 我给了一点点拨:“非常棒!可能牛和羊还是比较斯文的,不会乱窜乱跑,但是猫、狗、猪和兔子就不会这么乖乖的给你呆住了,会掉水里的,这怎么办?”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有位平时爱捣蛋的学生马上高声叫起来:“应该用笼子关起来。”
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良好机会,所以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摸摸他的头,拉他坐端正,还表扬他认真听别人讲、聪明。
同学们见此,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