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
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
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
“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
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
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
究。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本单元
主要知识点如下:
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
先要考虑的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
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
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
“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
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
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
究。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本单元
主要知识点如下:
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
先要考虑的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北师大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班级 教课 书名及册数 每周节数 总授课节 数 时间 8.28-8.30 9.2- 9.6 第2周 第一单元 一、 生活中的数 1.快乐的家园 2.玩具 3.小猫钓鱼 9.9--9.13 第3周 第一单元 4.文具 5.快乐的午餐 6.动物乐园 9.16--9.20 第4周 第二单元 7.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二、比较 1.过生日 2.下课啦 9.23--第5周 第二、三单元 3.跷跷板 2 2 1 2 1 2 1 2 2 2 周次 第1周 单元 入学教育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计划节数 1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9.27 4.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1 三、加与减(一) 1.一共有多少 2.还剩下多少 1 1 9.30--10.4 第6周 第三单元 3.可爱的小猫 4.练习一 5.猜数游戏 6.背土豆 10.7--10.11 10.14-10.18 第8周 第三单元 第7周 第三单元 7.跳绳 8.可爱的企鹅 9.小鸡吃食 10.乘车 11.练习二 10.21-10.25 第9周 第三单元 12.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13.做个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 图文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由5以内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教学法混合运算。 目标 情感目标:让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6——10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10学生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让学生建情况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分析 来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
XX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案教学设计
XX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乘车》教案教学设计
XX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0、乘车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
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
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
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
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
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
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 文具6教案 北师大版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情 景 创 设 问 题 探 究 1、观察交流图意 1、观察交流图意 教师活动 1、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 1、唱一唱 学生活动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并说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一说。 修改意见 2、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 2、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么?多少? 3、再连一连 3、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体 验 感 悟 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2、 学写6,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 表示。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再书写进去。 理解题目的意思。请学生说1、回顾生活中的数 (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一说。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2、学写6, 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实 践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