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鲁教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鲁教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鲁教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鲁教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看懂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3)通过必要的例题训练,能认识各种微粒及符号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主题内容,尽管涉及面很广,但要求不是很高,对初中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教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教案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学习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课堂学习:
一、引入
问题情境
学生交流
二、师生互动
活动探究1
(1)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
(2)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振荡
(3)将(2)得到的液体倒入烧杯,注入90mL水
学生讨论
(1)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2)为什么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紫红色?
(3)溶液颜色变浅,但还是紫红色,这一现象又说明什么?
结论
(1)物质是可以在分的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活动探究2
(1)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2)用大烧杯将盛有蒸馏水和酚酞的烧杯与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罩在一起,观察现象学生讨论为什么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活动探究3
(1)将50mL水与50mL水混合;
将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
(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
(3)压缩注射器中的水;
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比较二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学生讨论
(1)为什么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2)为什么空气容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河南单元复习(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01 知识框架
分子
构成
原子
物质
离子
组成——元素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符号:表示某种元素;一个
原子
质子
元素周期表 02 考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点在近3年河南化学中招试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不大,分值4~6分。高频考点有:(1)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变化为背景,通过文字的形式,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变化及现象;(2)原子的结构与离子,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粒子的性质;(3)元素单元格,根据元素单元格说出单元格中的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03 单元精炼
1.(重庆A卷)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泰安中考)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
第四讲:物质构成的奥秘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离子的形成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 物质
二、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 离子符号
元素化合价
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一、原子的结构
离子的形成
化合价
0
物质
He
O Ne Na
He
O2Ne
He
-2
O
0
Na2O MgO
Ne
Na+
Mg2+
Na
NaCl
+2
+1
Mg
Cl
8
Mg Cl
-1
MgCl2
Cl-
1。请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身份证”(见右图), 填写以下各图中横线上的空白。
20
失
+2
CaO
5:2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___(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 号是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 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1.质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中: (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 物质构成的奥秘2
乌苏四中 九年级化学复习讲学稿 第一轮复习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2)
主备:张玉霞 副备:康玉山 审核:李克钊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目标解读: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能熟练利用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要点回顾:
1、化学式
(1)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 。
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 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正前负后、约简交叉、注意括号”
碳酸钠 硫酸铝 氧化铝 氢氧化钙 硫酸铜 五氧化二氮 化合物的读法:1、两种元素:某化某 如:NaCl 2、含酸根的:某酸某Na2CO3 (3)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
⑴宏观上: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是可分的: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即原子不能再破裂,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
③1911年,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结构理论。 2、卢瑟福实验: ① ② ③ 现象 推论 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且运动方向不变。 原子中存在较大空间。 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极少数α粒子被原路反弹回来。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大。 3、原子核是可分的: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可继续再分,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它们分别带有不同电性。 4、原子的结构: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体积小,质量大 体积大,质量小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5、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注意:
①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 例: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 例:氢原子有三种,碳原子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一对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例题】 : 1.水煮沸时水蒸气为什么会将壶盖顶开?
2.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3.长期堆放煤球的地面泥土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4.某同学在家做如图 3–2 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 100 mL 水,在容器外壁划 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 (填“上方”或“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 (填“上升” 或 “ 降 低 ” ) 了 。 通 过 这 一 现 象 请 你 解 释 其 中 的 原 因 。
5. 如图 3–3 所示, 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 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 可观察到 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 发生反应),而 B 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 出的结论有
:
⑴ ⑵爱、交流、成长
; 。2华达瑞英教育,您梦起航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堂练习】 : 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 C.发生物理变化时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2沪教版
▲▲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
课题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地点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材分 析 教 学 过 程 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通过“原子的发现”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氢气由大量的氢分子构成,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子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 分子的性质。 3.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每2个氧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增分课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单元复习(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01 知识框架
分子
构成
原子
物质
离子
组成——元素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符号:表示某种元素;一个
原子
质子
元素周期表 02 考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点在近3年河南化学中招试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不大,分值4~6分。高频考点有:(1)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变化为背景,通过文字的形式,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变化及现象;(2)原子的结构与离子,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粒子的性质;(3)元素单元格,根据元素单元格说出单元格中的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03 单元精炼
1.(重庆A卷)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泰安中考)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
2018全国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汇编
2018全国中考化学试题《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乐山)古诗名句“满架蔷薇一院香”,人们能闻到满院花香,主要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裂,原子不能再分
2.(2018?岳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Al C.O D.Fe
3.(2018?齐齐哈尔)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2018?成都)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人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轻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间有间隙
5.(2018?凉山州)一九一五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100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首次参加,把山西汾酒带去参展,展期过半,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伤心至极的汾酒商人,高举一瓶汾酒摔在展厅,片刻酒商、酒鬼闻风而来……这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