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变化
“数学课标变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数学课标变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课标变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一、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三、关于
中学数学课标与教材解析
“中学数学课标与教材解析”电子教案
目录
模块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
专题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目标与结构
第一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
第二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
第三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结构
专题二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数与代数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要求
第四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要求
模块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析
专题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目标与结构
第一节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第三节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
专题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必修数学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选修数学1、2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选修数学3、4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模块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
专题一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科书内容结构
第二节初中数学教科书教学结构
专题二初中数学教科书例析
第一节教科书内容分析—以“有理数”一章为例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5b98bbdec1c708a1294a440d
第二节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比较
模块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
专题一高中数学必修系列教科书分析
第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11版) - 图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
解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领会数学课标新精神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领会数学课标新精神
石室小学 龚娉雯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课标结构、基本理念与目标、内部结构和具体内容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一、课标结构的调整 1、重新撰写了“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开始就明确陈述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一简明的定义,是对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整体认识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对我们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育的使用目的或思维训练目的已难以达到现代社会的要求,基于此,《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是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数学课程在学生发展上的功能做了概括,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将目标行为动词和实例放入附录。这些目标
七下课标变化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下册 教材介绍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4课时
第六章实数 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1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课时 第五章的主要变化
1.在5.3.2节出现“证明”,并用例、习题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会填关键步骤和理由。 2.正文及小结中渗透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六章的主要变化
1.只要求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2.只要求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 小结中阐述数的扩充与运算的发展。 第七章的主要变化
1. 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相对位置 2.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 第八章的主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浅析初中数学课改
初中数学课改
浅析初中数学课改
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结合自己多年的所见所闻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就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局部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不能只求“表面热闹”的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不能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
浅谈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变化
浅谈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变化
新课程标准颁布已有数载,课改代表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具体来说,数学课改应做到以下多方面的调整与转换。
一、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我们课改实践的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面渐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增强。想要上好数学课,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适当的生活情景,在实施中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也应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之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把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作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完成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积极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投入到课外的学习活动中
数学课代表竞选稿
精选范文:数学课代表竞选稿(共2篇)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信任我,给我机会成为一个数学课代表竞选者。如果我当上数学课代表,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学优秀生; 二、当同学有数学问题没弄懂,下课我会主动帮助他; 三、平常帮助蔡老师做事。如果我没有选上,我不会气馁,这说明我在数学上还要继续努力。 我会更加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小组长。
[数学课代表竞选稿(共2篇)]篇一:数学课代表竞选演讲稿
数学课代表竞选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浅谈数学课的新课导入
浅谈数学课的新课导入
新课的引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课的引入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诱发学生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语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的引入上巧设计、下功夫摘要: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的新课导入工作,以充分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重视新课导入、运用适当方法、避免不良现象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笔者的几点浅见。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所谓导入新课,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有趣到位的导入过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心智,启动他们的思维。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
浅谈数学课的教学
作 者: 朱良伟
单 位:安远县龙布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13807076890
Email : zlw6890@163.com
浅谈数学课的教学
内容摘要: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3、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4、教师多鼓励、多表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5、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6、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7、教师给予学法和解题思想的指导。 8、讲清数学概念,教“活”数学公式。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课堂 教学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