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元日》古诗
“王安石的《元日》古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王安石的《元日》古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王安石的《元日》古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王安石的古诗优秀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王安石的古诗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篇一:王安石的古诗 篇一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篇二:王安石的古诗 篇二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篇三:王安石的古诗 篇三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四:王安石的古诗 篇四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篇五:王安石的古诗 篇五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篇六:王安石的古诗 篇六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篇七:王安石的古诗 篇七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古诗《元日》课堂实录
古诗《元日》课堂实
长兴五小 莫晶
一、课前导入
1、 出示图片—清明时的踏青图,依据习俗得知—清明节 回忆背诵古诗杜牧的《清明》
依次出示图片端午时的景象,中秋节时的景象,回忆古诗林杰的《乞巧》 师: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古诗是跟一个节日有关的——春节 春节在古时候叫——元日(导入课题) 二、诵读古诗
1、师解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出示日历图)区分1月1日的元旦节和农历的春节 简介这首古诗是由1000多年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 师板书:元日 王安石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课文纸,自由地读一读
师评语:声音渐渐小了,大家都读好了,坐得很好老师很喜欢 2、指明展示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诗(男女生读)
师评语:第一遍把诗读准读顺,第二遍读出节奏,你们知道还有第三遍是怎样读诗的呢? 交流:
生:押韵,押的是“u”韵,师生合作读,读出韵味来(第一遍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第二遍交换读)
过渡:读了诗,现在让我们来学了 三、自学古诗,细读诗文
出示自学要求:a、自由读诗,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并圈一圈人们在元日里做了什么事?b、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的元日? (一)交流反馈——解
元日教案
元日
王台镇中心小学 苗芳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他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两首诗的大意。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读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学习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最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啊?
桂枝香王安石
篇一:《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
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
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
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
之美、诗人之情,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决定摒弃教师设
计问题,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
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
歌的鉴赏感悟能力。
最后,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
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我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
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
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为此,我设计了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的比较阅读,体会对自我价值的关照和对国家命运的不同思
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②通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除旧迎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猜词游戏。出示“春节”一词。
2、古时候,人们又把春节称为“元日”。 板书课题:元日 齐读课题。
3、元日就是——(春节),春节就是——(元日)。
同学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过年时有不同的习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过年习俗也有所不一样,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时的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初读古诗,明节奏
1、请你们打开课本第35课,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元日》,读准字音。 2、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知道元日是农历的哪一天? 生:一年中的第一天
师:“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一起读:元日
3、谁能当个勇敢孩子,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就可以。(提两三位,相互评价:你读得真响亮!你
(教案)元日
元 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写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
王安石
王安石
(092404108 洪诗佳 09环境艺术) 。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谥号为“文” 称王文公。北宋临川(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
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日积月累及古诗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测试题
日积月累(一)
1.我们经常用龚自珍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那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
2.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诗中虽然没有“元旦”,但写的却是迎春的情景。出自(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正是诗人(
)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
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4. 这是一首情意绵长的思乡曲。诗人自己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是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塞於整个洛阳城,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诗人( )挥笔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诗人( )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
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
王安石桂枝香
篇一:《桂枝香》教学设计
《桂枝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了解“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由“金陵怀古,主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一句引出王安石,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回忆王安石相关常识。
提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相关背景
这首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3.学生欣赏动画朗诵。
4.学生诵读诗词,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5.师生互动,了解诗词大意。
提示:
此词上片写景,展现古都金陵晚秋时的风貌;下片怀古,感叹六朝“繁华竞逐”,相继覆亡,最后则借历史警戒当朝。
四、探究鉴赏
1.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
提示:
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