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笔记
“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五里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32分)
1、我发现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___、根吸收的____________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在叶子里制造养料。
3、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
4、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统称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
6、花的各部分构造各具功能: 可以制造划分, 接受花粉 ,
能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 保护未开的花。 7、植物依靠 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和水分,依靠 把养料和水分输送给叶和花,把叶通过 产生的“食物”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清水学校 葛秋雪 2013年3月
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一、 教务处严格查备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部由教研组长
(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求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二、 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三、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 四、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五、 教师讲授课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六、 学生课堂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种,
避免矛盾激化,不得因此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七、 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八、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
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九、 下课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十、 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
三年级科学下册 - 图文
黄羊镇土塔小学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 者: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
1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
2022-2022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三年级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
是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难点: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三、材料准备
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笔记
礼物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 tu dong de sheng gen fa ya zhi zhen pin du chun yu mian mian
bo da jing cai zi run xin tian
二、形近字组词。
泥()蚜()针()幼() 尼()鸦()汁()幻()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爷爷送我(),它在泥土里(),使我懂得了要()。 2、奶奶送我(),看着它(),我明白了要()。 3、妈妈送我(),看着它(),使我懂得了要()。 4、爸爸送我(),品读着()的()和()的(),我懂得了()的()和()。 5、这些小小的(),()着
()的()和()。正如(),不断地()着我()的()。
四、 参照诗歌内容,仿写
两小节。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一、看拼音写词语。 pei ban ling dang shao qu wen hou
shou cang kan wang sa shang sha tang
二、形近字组词。
铃() 陪() 稍()领() 倍() 梢()邻() 赔() 捎()岭() 部() 哨()
戴()带()代()待(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笔记
礼物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 tu dong de sheng gen fa ya zhi zhen pin du chun yu mian mian
bo da jing cai zi run xin tian
二、形近字组词。
泥()蚜()针()幼() 尼()鸦()汁()幻()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爷爷送我(),它在泥土里(),使我懂得了要()。 2、奶奶送我(),看着它(),我明白了要()。 3、妈妈送我(),看着它(),使我懂得了要()。 4、爸爸送我(),品读着()的()和()的(),我懂得了()的()和()。 5、这些小小的(),()着
()的()和()。正如(),不断地()着我()的()。
四、 参照诗歌内容,仿写
两小节。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一、看拼音写词语。 pei ban ling dang shao qu wen hou
shou cang kan wang sa shang sha tang
二、形近字组词。
铃() 陪() 稍()领() 倍() 梢()邻() 赔() 捎()岭() 部() 哨()
戴()带()代()待(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找到起点,把起点的四个方位找到。
(2)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相对的方位(角度相等)
西偏北-----东偏南北偏西-----南偏东北偏东------南偏西东偏北-----西偏南(4)看清题目中1厘米代表多少米、千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在计算一位数除法时,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数,再进行计算。
(2)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上数。
(3)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在加上余数,得到的结果与被除数相同,那就对了;如果不同那就错了。重新再验算。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在除法算式里,0不能作为除数。
第三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把几个数加起来的和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就叫做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
(1)特殊节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
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3月12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0日教师节
6月1日儿童节
(2)一年有12个月,平年是365天,闰年366天,平年二月有28天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冷与热
本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常见的冷与热现象,设计了《知冷知热》、《热胀冷缩》、《热的传递》和《谁的传热本领强》等四课。教材用科技史导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水和冷水进行感知和测量,在知道冷、热是物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使用温度计;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热传递现象,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同以及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本单元教材设计了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系列探究活动,力图通过这些活动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乐意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意识到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不断的发明创造。
本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进行实验分析的能力。 单元页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冷、热的环境及对冷热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图文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1、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2、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