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悸病的病案分析
“中医心悸病的病案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心悸病的病案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心悸病的病案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分析题
八纲辨证
1.张××,男,34岁,职员。04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每日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嘶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
⑵症状分析;
2.王某,女,38岁。
患肺结核2年,近2月来经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息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本病应诊断为何证?并作证候分析。
3.张某,女,29岁。
患者二个月来时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波动于37.3~38℃之间,午后发作,并于劳累后加重,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持续3天。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主诉:反复发热2个月,本次复发3天。
4.赵某,男,48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90厘米(原81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请写出主诉,八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题
1、赵某某,女,51岁,干部,已婚。2002-07-26上午,初诊。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18/13kPa。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未见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109/L,中性53%。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
答案:
诊断:胃痛
证型:肝胃郁热
治法:疏肝理气 泄热和胃
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
丹皮12克 栀子 12克 柴胡 12克 陈皮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白芍15克 甘草19克 黄连9克 吴茱萸6克 7剂 水煎服
分析: 辩病辩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题改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题
1、薛某,男,38岁,军人。患者于抗洪抢险中突然昏倒,发热,汗出不止。经抢救神识已清,但觉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脉虚数。 【要求】①病情分析;②提出证名。 参考答案:
①本证中,因在夏令时劳作过久,暑热炎蒸,暑闭心神,引动肝风,故见突然昏倒;暑性炎热升散,灼气伤津,顾发热,汗出不止;虽神识已清,但精液为炎热所伤,故口渴,尿黄;暑病汗多,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虚数。 ②辨为暑淫证。
2、王某,女,15岁,学生。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现症见发热,咳嗽,咳吐黄痰,伴头痛、恶风、汗少、口渴、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要求】①病情分析;②提出八纲辩证结论。 参考答案:
①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少、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表热证。肺合皮毛,外邪袭表犯肺,肺失宣降而发咳嗽。热邪灼津,则口渴咽痛、尿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传与大肠,则大便干。 ②综上诸症,证属外感风热,肺卫失宣之表热证。
3、魏某,男,48岁,干部。脘腹腰胁坠重酸痛、乏力气2年。患者胃、肾等内脏下垂已有2年余,现脘腹、两胁及腰部坠重酸痛、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小
便少,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浅淡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 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庄浪县中医院 苏亚平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这部著作。该书被历代尊为“医家之宗”,分《素问》和《灵枢》两部。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的“治”,有调养、调摄之意;“未病”指尚未患病的机体,“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当今预防医学的座右铭。而在《素问·刺热篇》中又指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我们可以在体表面部的不同部位发现相应的异常变化,根据其变化预先进
南中医针灸题库(名解,问答,病案)
名词解释
经络 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 气街 腧穴 阿是穴 原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交会穴 奇穴
中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 横骨 髀枢 肺系 目系 季胁
押手 刺手 运针 得气 壮 明灸 天灸 角法 针罐 锋针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循经取穴 前后配穴法 主客原络配穴法 哮喘 痿证 癃闭 蛇丹 疳积 问答题
1、举例说明或试述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内关、太溪、大椎、中极的的主治作用。
2、试述风府穴、承泣穴、睛明穴、中极穴、天突穴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试述十二经脉在头面部、躯干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 4、举例说明十二经脉循行的交接规律。
5、奇经八脉的作用是什么?
6、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如何运用?举例说明之。 7、简述腧穴的主治特点。
8、试述腧穴主治作用与其所在部位及所属经脉之间的关系。 9、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几种?试以足太阴脾经的
卫生专业知识—中医病案分析之气逆致咳
卫生专业知识—中医病案分析之气逆致咳
张某,女,50岁,2013年5月13日来诊。患者咳嗽5天,近日因情志不遂致咳嗽加重,胸片、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曾服中、西止咳药无效而来医院就诊,刻下:言语即咳,咳而气促,干咳无痰,胸部憋窒,过度换气,甚则不能平卧,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晦暗,不欲饮食,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腹胀,便秘溲黄,舌淡,边尖红,苔薄白,脉沉弦。拟疏肝解郁,降逆止咳。药用四逆散和旋覆代赭汤加减:枳实12g 柴胡6g 白芍药20g 旋覆花12g 半夏6g 玄参15g 代赭石6g 炙甘草6g 桔梗12g 浙贝母10g 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取穴 太渊、三阴交、行间、鱼际、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太冲、百会、太阳、印堂。当日治疗后气急、咳嗽有一定好转。三日后复诊自诉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守上方继服并配合针灸治疗三日后病痊愈。
按语: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从“左肝右肺”升降论的角度来说,《素问·刺禁论》曰:“ 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肝旺于春,春阳发生、主升,为气化的始点;肺旺于秋,秋阴收成、主降,为气化的终点。上者左行,降者右行
中医病案首页0426(中医院以这份为准)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中 医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中医病案首页0426(中医院以这份为准)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中 医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中医温病学
编写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为了解决中医学校的教材问题,于1960年3月间在上海召开中医高级教材审查会议期间,组织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等五个中医学院编写一套中医中级教材。并对这套中医中级教材的编写目的、基本内容要求,作了明确的指示。各学院按照指示精神,分头积极进行编写。同年9—10月间各学院先后编成初稿,分发各地中医学院、中医专科学校、中医学校征求意见。经汇集整理后,又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卫生部遂于1961年4—5月间在成都召开了中医中级教材审查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除了有主编单位代表参加外,并有河南、安徽中医学院,苏州、芜湖中医专科学校,重庆、烟台、石家庄、河间、复县、博罗等中医学校,江阴卫生学校,晋江医士学校的代表参加,经反复讨论,修订审定后,交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为当前中医学校、卫生学校中医班,中医学徒班的试用教材。
本试用教材,计有:中国医学史中级讲义、语文讲义、内经中级讲义、中药学中级讲义、中医方剂学中级讲义、伤寒论中级讲义、温病学 中级讲义、中医诊断学中级讲义、中医内科学中级讲义、针灸学中级讲义、中医外科学中级讲义,中医伤科学中级讲义、中医妇科学中级讲义、中医儿科学中级讲义、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