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评课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评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评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评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说课稿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些数量,每几个是一份,求有几份”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些数量,每几个是一份,求有几份,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些数量,每几个是一份,求有几份,要用除法计算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锦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5和练习三的有关练习。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学生喜欢的卡通画面人手,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用“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的实例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把新知的教学置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学情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名部分名称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及各部分名称及关系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图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借助学习经验,主动建构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整数乘、除法口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唤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通过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 2.以自学指导为导向,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突出建模思想。 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我及时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行看书解决问题,遇到看不懂设计说明 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小声请教同桌或老师,这就使学生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便于学懂新知。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先看书自学,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了解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决定教学的方向,实现了“以学定教”这一理念。 3.以问题为牵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合理化。 在课堂上,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合理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次的模仿;另一个是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我力求通过不断追问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新知深层次的理解,最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四年级《数学》 学校:西关小学 姓名:李晓娟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说课人:李晓娟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 四 年级《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简介: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二、说教法: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秦安县陇城教育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6页例2及做一做。 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乘除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乘、除法知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乘、除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讨论、概括等活动,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六)实施资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
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
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
差速器具有三种功能:
使发动机动力指向车轮 相当于车辆上的最终传动减速器,在变速器撞击车轮之前最后一次降低其旋转
速度
在以不同的速度旋转期间向车轮传输动力(这是将它称为差速器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汽车需要差速器的原因,以及差速器的作用和缺点。我们还将介绍几种防滑差速器,也称为限滑差速器。为什么需要差速器?车轮旋转的速度是不同的,尤其是转弯时。在以下动画中可以看到转弯时每个车轮行驶不同的距离,并且内侧车轮比外侧车轮行驶的距离短。由于速度等于行驶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花费的时间,因此行进路程较短的车轮行驶的速度就较低。同时请注意,前轮与后轮的行驶距离也不同。对于汽车上的非驱动轮(后轮驱动汽车的前轮或前轮驱动汽车的后轮),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在前轮和后轮之间没有连接,所以它们独立旋转。但是驱动轮被连接到一起,以便单个发动机和变速器可以同时使两个车轮转动。如果汽车没有差速器,车轮必须锁止在一起,以便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这样汽车将不便于转弯——为了使汽车能够转弯,一个
轮胎
必须滑动。对于现代轮胎和混凝土路面,轮胎需要很大的动力才会滑动。此动力必须由轴从一个车轮传输到另一个车轮,这会在
最新二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知识讲解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例1:有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包含除法”有余数)
圈一圈
(1)列横式:13÷4=3(组)……1(根) 答:可以分成3组,还剩1根。
(2)把上面除法写成竖式,填写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你知道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
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
4表示每4个分一组;
3表示可以分成3组
12表示已经分掉的12根小棒;
1表示分完后还剩下1根小棒。
例2:有12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包含除法”没余数) 圈一圈
(1)列横式:13÷4=3(组) 答:可以分成3组。
(2)把上面除法写成竖式,填写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你知道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吗? 12表示一共有12根小棒;
4表示每4个分一组;
3表示可以分成3组; 4 1 3 1
3 1 2 ……(商)
……(被除数) ……(4乘3的积) ……(余数) (除数)…… 4 1 2 0
3 1 2 ……(商)
……(被除数) ……(4乘3的积)
(除数)……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12表示已经分掉的12根小棒;
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例3:有13根小棒,平均分成4组,结果怎样?(“等分除法”有余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2)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 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814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km
拉萨
814+1142=1956(千米)
5+5+5=15
5 × 3=15因数 因数 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3 )×8=24 24 ÷ 8 =3被除数 除数 商
5×( 6 )=30 30 ÷ 5=6
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人教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做一做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 的得数。
504÷14=
504÷36=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调皮的小猫(小猫脚印下藏着的数)
3、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米,6小时能爬行多 少米?
(2)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集体备课
导 学 案
四年级下册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例2 ) 主备人:第二组 课题 目标 重点 难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 复习旧知:根据下面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出示例2情境图)。根据图你获的什么信息? 用加法怎么计算?用乘法怎么计算?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小结:求( )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什么是乘法?这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 ? 4、3×4=12,3,4,12分别叫什么? 5、第2题: (1)获得什么信息? (2)独立列式解答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自学导读单
一、温故知新 口算下面各题。
20+30= 27+60= 13+28= 50-30= 87-60= 41-28= 50-20= 87-27= 41-13= 说说你的发现。 二、新课先知
1、仔细阅读例1的(1)题,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2、说说什么叫加法?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4、什么叫减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6、总结一下,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减法各部分间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预习体验
试着完成课本“做一做”
导学案
一、自学检测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课本4页的2题)
二、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说说验算的依据是什么?
340+190= 586-98=
2.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课本4页的1题)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