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传递过程

“动量传递过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动量传递过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动量传递过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模块一动量传递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模块一 动量传递

一、单选题

1.启动离心泵前应( )。 A、关闭出口阀; 出口阀。

2.离心泵操作中,能导致泵出口压力过高的原因是( )。 A、润滑油不足;

B、密封损坏;

C、排出管路堵塞;

D、冷却水不足。

B、打开出口阀;

C、关闭入口阀; D、同时打开入口阀和

3.离心泵的轴功率N和流量Q的关系为( )。 A、Q增大,N增大; C、Q增大,N减小;

B、Q增大,N先增大后减小; D、Q增大,N先减小后增大。

4.离心泵在启动前应( )出口阀,旋涡泵启动前应( )出口阀。 A、打开,打开;

B、关闭,打开;

C、打开,关闭;

D、关闭,关闭。

5.为了防止( )现象发生,启动离心泵时必须先关闭泵的出口阀。 A、电机烧坏;

B、叶轮受损;

C、气缚;

D、气蚀。

6.叶轮的作用是( )。 A、传递动能;

B、传递位能;

C、传递静压能;

D、传递机械能。

7.喘振是( )时,所出现的一种不稳定工作状态。 A、实际流量大于性能曲线所表明的最小流量; 流量;

C、实际流量小于性能曲线所表明的最小流量; 流量。

8.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 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改变出

化工传递过程作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本章核心内容:介绍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固体催化剂的特征参数和均匀及不均匀吸附等温方程的要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控制步骤的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本章的重点在于讨论有关固体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传热耦合的宏观过程、宏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前已述及,化学反应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两大类。均相反应动力学因无相间传质传热阻力属于本征动力学范畴,而气固两相催化反应存在相间传递阻力,使可测的主体气流温度和浓度与实际反应值不同,为了描述真实的反应速率,进行有效的气固催化反应器设计,从第五章开始,将学习和讨论气固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及其反应器设计内容。本章从它的机理方程入手,详细讨论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规律。 5-1 气-固相催化反应 5-1-1 气-固相催化反应概述

所谓气固相催化反应是指在反应条件下,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反应物和产物均呈气态的一类化学反应。例如,氮气和氢气在固体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合成反应,二氧化硫在固体钒催化剂表面上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合成气在铜基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合成甲醇的反应等等,都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这一类型的催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大,因此气固相催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传递过程导论提要及讲稿2013.9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传递过程导论》教学提要及讲稿2013.9

课程名称:传递过程导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4/1.5 一.课程概况

“传递现象”作为化学工程学发展的标志,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以来,一直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点课程,它体现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潜能。传递现象是“充分发展的、有突出应用的物理学分支,跨越应用科学的诸多领域”。其目的在于:理解工程学、农学、气象学、生物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药学等方面的诸多过程。上世纪80年代后,传递过程与热力学、电磁学、力学一样逐渐成为工科专业的公共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传递现象研究的对象是实际工程问题,而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着不同于专业应用技术,其特点是,比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更接近实际应用,比专业应用技术课程(化工原理等)更深刻理解现象本质。

二.教学目标

1.以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中的传递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一维”传递现象为基础,通过物理分析,进行衡算,建立方程,解析计算,并运用解析结论来解释现象和解决工程问题。通过多次重复“简化过程,建立方程”,引导学生实践“从物理到数学”,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思

oracle存储过程创建,删除传递参数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oracle 创建,删除存储过程,参数传递,创建,删除存储函数,存储过程和函数的查看,包,系统包

网址:http://heisetoufa.javaeye.com/blog/366957

关键字: oracle 存储过程 函数 创建 删除 参数 传递 函数 查看 包 系统包 认识存储过程和函数

存储过程和函数也是一种PL/SQL块,是存入数据库的PL/SQL块。但存储过程和函数不同于已经介绍过的PL/SQL程序,我们通常把PL/SQL程序称为无名块,而存储过程和函数是以命名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和PL/SQL程序相比,存储过程有很多优点,具体归纳如下:

* 存储过程和函数以命名的数据库对象形式存储于数据库当中。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因为代码不保存在本地,用户可以在任何客户机上登录到数据库,并调用或修改代码。

* 存储过程和函数可由数据库提供安全保证,要想使用存储过程和函数,需要有存储过程和函数的所有者的授权,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或创建者本身才能执行存储过程或调用函数。

*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信息是写入数据字典的,所以存储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公用模块,用户编写的PL/SQL程序或其他存储过程都可以调用它(但存储过程和函数不能调用P

第五单元 动量 动量守恒专题第1课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一 物理 习题 学习资料

第五单元 动量 动量守恒专题第1课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 课 题:

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掌握动量、冲量等概念,着重抓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运用中的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和普适性,掌握其基本运用方法,特别是与能量相结合的问题。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 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状态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单位是kg·m/s;

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

① 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

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 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 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

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 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

动量、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16.2《动量、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淮阴师院附中 冯小强

一、教材分析:

《动量定理》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动量、冲量概念和动量定理的推导、理解及其应用。 从教材内容上看,《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所以动量定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这些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回顾动能的知识导入新课,引出动量的概念,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

角动量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1讲

刚体和角动量

导读

考纲中刚体的要求中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其实对于平面平行运动,换一个参照系,就变成了定轴转动。所以考纲神马的可以参考一下… 例题精讲

虽然转动惯量的计算是不要求的,但是不掌握总还是缺了些什么…. 【例1】利用量纲分析估算一下问题。

a) 某天地球能量不够用了,大家决定把地球按比例缩小0.1%(保持质量和角动量守恒),问这

样能放出多少能量?

b) 田亮同学可以在10米跳台项目中可以完成动作107C即“向前飞身翻腾三周半抱膝”。现在我们想

完成动作109C即“向前飞身翻腾四周半抱膝”。能做的事情是把田亮同学按比例缩小(密度不变,身体结构不变,肌肉强度正比于横截面,离台过程视为质心的匀加速过程)。问题:需要把他缩小到多少比例才可以完成这个动作?

【例2】计算以下物体绕轴的转动惯量。

(1) 均质杆,质量为m,长度为l,绕着垂直于杆所在平面并通过质心的轴旋转。

a) 直接积分计算

b) 把一个根杆视为两个半截杆相加的结果,利用平行轴定理求解。

(2) 匀质正三角板,质量为m,边长为l,绕着垂直于板平面并通过质心的轴旋转。

a) 直接积分计算

b) 把一个正三角板视为4个小正三角板之和,利用平行轴定理求解。

(3) 模仿前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