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江苏高三历史模拟试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江苏高三历史模拟试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江苏高三历史模拟试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瓦市三高中
一选择题
1.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
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
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 - 图文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 18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 - 图文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 18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人教版 精品
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其条件有:
(1)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变法中秦国强大 (4)人民渴望统一
A、(1)(2)(4) B、(1)(2)(3) C、(2)(3)(4) D、(1)(2)(3)(4) 2、13—19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特征 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封建国家繁荣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D、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各族政权的并立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A、洞庭湖地区 B、三吴地区 C、成都平原地区 D、鄱阳湖地区
4、有一名中国显要贵族,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身,诵佛经以养性。此贵族生活在
A、西汉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5、“蛮地无桑……俗不解织绫罗,自太和三年(
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直接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A. 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 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 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 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 【答案】A
【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程,故B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汉字与其它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同时,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的不同点,例如: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华文明的源头。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缺乏依据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秦律·工律》规定:县及
2011江苏历史小高考模拟试题一
江苏历史小高考
江苏省丹阳市2011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综合卷一)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三省六部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4.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个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建立了分封、宗庙和同姓不婚三大制度,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各种社会人生礼仪陆续建立,形成了包括朝觐、盟会、册命、军旅、祭祀、丧葬、射御、聘问、宾客、学校、选举、婚嫁、 冠笄等礼乐规则,使得礼乐制度覆盖了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将孔子所谓“先鬼而后礼”“尊而不亲”的殷商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尊礼尚施”“近人而忠焉”的礼乐制度。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子夏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进一步将仁爱归本于孝悌的伦理亲情,进而开发出亲亲、仁民和爱物的道德发展次第。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
最新-江苏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 精品
江苏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0分)
1.(江苏金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7题)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2.(2018年5月南通市三模19题)从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主要国家 (含世界总和) 世界 美国 日本 中国
A.美国的经济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B.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中三国鼎立局面 C.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D.中国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2018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17题)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
江苏省南师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题 - 图文
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流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2.《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
A.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训练7
综合模拟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