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微型计算机原理课后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微型计算机原理课后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李伯成《微机原理》习题 第一章
本章作业参考书目:
① 薛钧义主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Intel 80X86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② 陆一倩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十六位微型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8月第四版
③ 王永山等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X=10010110B=
1*27+0*26+0*25+1*24+0*23+1*22+1*21 +0*21 =128D+0D+0D+16D+0D+0D+4D+2D=150D X=101101100B
=1*28+0*27+1*26+1*25+0*24+1*23+1*22+ 0*21+0*20 =256D+0D+64D+32D+0D+16D+4D+0D=364D X=1101101B=
1*26+1*25+0*24+1*23+1*22+0*21 +1*20 =64D+32D+0D+8D+4D+0D+1D=109D 1.2 将下列二进制小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 X=0.00111B=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 微型计算机
1.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 微型计算机 ; I/O设备 ;和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等组成。 2. 8086CPU中的指令队列可存储 6 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当指令队列至
少空出 2 个字节时,BIU单元便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8088CPU中的指令队列可存储 4 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当指令队列空出 1 个字节时,BIU单元便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 3. 8086系统中,1MB的存储空间分成两个存储体: 偶地址 存储体
和 奇地址 存储体,各为 512K 字节。
4. 设DS=1000H,ES=2000H,SS=3000H,SI=0010H,DI=0050H,BX=0100H,BP=0200H,数据段中变量名为VAL的偏移地址值为0030H,写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字段的寻址方式和物理地址值: MOV AX,VAL 寻址方式 直接寻址方式 ,物理地址 10030H 。 MOV AX,ES:[BX]寻址方式 寄存器间接寻址 ,物理地址 20100H 。 MOV AX,VAL[BP][SI] 寻址方式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物理地址 30240H 。
5. 用2K×8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 胡乾斌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
1.1什么是单片微型计算机?
答:单片微型计算机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微型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通常片内都含有CPU、ROM、RA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等。
1.2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哪一阶段确立了单片机在嵌入式应用中的地位。
答:单片机初级阶段(1974—1976年),芯片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8位单片机成熟阶段(1978—1982年),从SCM向MCU过渡阶段(1983—1990年),MCU百花齐放阶段(1990年—至今)。 其中,芯片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确立了单片机在嵌入式应用中的地位。 1.3 单片机可分为几个系列?简述每个系列的主要特性。 答:单片机按系列可分为80C51系列、PIC系列和AVR系列等。 PIC系列单片机是Micro Chip公司的产品,与51系列单片机不兼容。
1) PIC系列单片机最大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的性能与价格比,发展多种型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要求。
2) 精简指令使其执行效率大为提高。 3) 产品上市零等待(Zero time to market)。 4) P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二
2-1 试述8051单片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1. 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
2. 数据存储器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 3. 内部程序存储器ROM 4. 两个定时/计数器
5. 四个8位可编程的I/O并行端口 6. 一个串行端口 7. 中断控制系统 8. 内部时钟电路
2-2 MCS-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是怎样构成的?试画出其结构示意图。
1. 片外总线构成: 1)地址总线AB 2)数据总线DB 3)控制总线CB 2. 结构示意图
2-3 MCS-51单片机四组并行I/O口在使用时各有什么特点?
1. P0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由于输出驱动为漏极开路式,需外接上拉电
阻,阻值一般为5~10K.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 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扩展ROM和(或)RAM时,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地址A7~A0,数据D7~D0) 2. P1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内部有上拉电阻)
2) 作输入口使用时,在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写入”1”,使引脚处于悬浮状态,再读入数据. 3. P2口特点:
1) 作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外接上拉电阻(内部有上拉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 胡乾斌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
1.1什么是单片微型计算机?
答:单片微型计算机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微型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通常片内都含有CPU、ROM、RA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等。
1.2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哪一阶段确立了单片机在嵌入式应用中的地位。
答:单片机初级阶段(1974—1976年),芯片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8位单片机成熟阶段(1978—1982年),从SCM向MCU过渡阶段(1983—1990年),MCU百花齐放阶段(1990年—至今)。 其中,芯片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确立了单片机在嵌入式应用中的地位。 1.3 单片机可分为几个系列?简述每个系列的主要特性。 答:单片机按系列可分为80C51系列、PIC系列和AVR系列等。 PIC系列单片机是Micro Chip公司的产品,与51系列单片机不兼容。
1) PIC系列单片机最大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的性能与价格比,发展多种型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要求。
2) 精简指令使其执行效率大为提高。 3) 产品上市零等待(Zero time to market)。 4) P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答案汇总
微型计算机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CH01微型计算机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微型计算机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解答:
算术逻辑部件(ALU)微处理器累加器、寄存器
(CPU)
控制器系统总线:AB、CB、DB
(功能:为CPU和其他部件之间提供数据、地址微型计算机 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
微机系统输入/输出(I/O)接口:串/并行接口等
(功能:使外部设备和微型机相连)
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
(功能:用来存储信息)
操作系统(OS)系统软件
系统实用程序:汇编、编译、编辑、调试程序等外围设备:打印
机、键盘、CRT、磁盘控制器等
(注:CPU的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提供整修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示。)
2. 8086/8088 CPU 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是如何协调工作的?解答:
总线接口部件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课后习题答案 山东理工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姜志海 刘连鑫 王蕾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目录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 2 第2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I/O接口基础 ..................................................................... 4 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11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 16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20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
李伯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李伯成《微机原理》习题 第一章
本章作业参考书目:
① 薛钧义主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Intel 80X86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② 陆一倩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十六位微型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8月第四版
③ 王永山等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X=10010110B=
1*27+0*26+0*25+1*24+0*23+1*22+1*21 +0*21 =128D+0D+0D+16D+0D+0D+4D+2D=150D X=101101100B
=1*28+0*27+1*26+1*25+0*24+1*23+1*22+ 0*21+0*20 =256D+0D+64D+32D+0D+16D+4D+0D=364D X=1101101B=
1*26+1*25+0*24+1*23+1*22+0*21 +1*20 =64D+32D+0D+8D+4D+0D+1D=109D 1.2 将下列二进制小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 X=0.00111B=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课后习题答案 山东理工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姜志海 刘连鑫 王蕾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目录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 2 第2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I/O接口基础 ..................................................................... 4 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11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 16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20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答案
全国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习题解答)
主编:杨文显
副主编:杨晶鑫
编著:黄春华胡建人宓双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 题 一
1. 8086CPU 由哪几个部件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
8086 CPU 由指令执行部件EU 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两个部份组成。指令执行部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总线接口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访问存储器或I/O 端口的操作:
? 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 访问存储器取得指令并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
? 访问存储器或I/O 端口以读取操作数参与EU 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
2.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各自如何表示?如何转换?
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称为逻辑地址,由16位“段基址”和16位“偏移地址”(段内地址)组成。段基址表示一个段的起始地址的高16位。偏移地址表示段内的一个单元距离段开始位置的距离。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用20位二进制表示。将两个16位二进制表示的逻辑地址错位相加,可以得到20位的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6 + 偏移地址
在32位CPU 的保护模式下,“逻辑地址”的表示产生了一些变化,请参考第8章的相关内容。
3. 什么是?堆栈??它有什么用处?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堆栈是内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