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质的量教案
“人教版物质的量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物质的量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物质的量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
第三章 物质的量
§1 摩尔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摩尔有关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
物质的量
第二讲 物质的量
本节重点:
1.认识物质的量的含义。 2.公式:n=N/NA 3.公式:n=m/M 4.公式:n=V/Vm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一定粒子集体中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 表示,单位为摩尔,简称:摩,写作mol,是一个国际单位。我们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 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也就是说1摩尔某粒子指约6.02×10个粒子。
2.摩尔基准:我们把0.012千克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中所含碳原子数 称为1摩尔,约为6.02×1023个。
3.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mol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物理量,用符号NA表示。 4.摩尔度量的对象:对象是微观粒子,即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5. n、N、NA三者的关系:n=N/NA
(其中表示物质的量,N表示微粒总数,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题讲解】
例1:1 mol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含有含有2 mol氢原子,即2×6.02×1023个氢原子,含有1 mol氧原子,即6.02×1023个氧原子。
物质的量
醴陵四中高一年级选修课----化学培优资料
第一讲 物质的量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公式小结
1. m、n、M之间的计算关系 ⑴计算关系: n=m/M ⑵使用范围:只要物质的组成不变,无论是何状态都可以使用。
2.V、n、Vm之间的计算关系
⑴计算关系: n=V/Vm ⑵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无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 ②当气体摩尔体积用22.4L·mol-1时必须是标准状况下。
3.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nmN==VMVNAV
4.c、ω、ρ之间的计算关系
c=ρωM
ρω (cmol/L、ω、ρg/mL时,c=1000) M
5. 溶液的稀释
⑴溶液的稀释:①W溶液1×W1%=W溶液2×W2%(溶质的质量守恒) ②C1V1=C2V2(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⑵溶液混合:C V=C2V2+C1V1(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
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
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
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
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物质的量-练习
《物质的量》练习
1、毒鼠强是一种含有C、H、O、N、S的有机物,其摩尔质量为240g·mol-1 ,毒鼠强的毒害是严重的,国家已禁止使用该药来消灭老鼠。其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7%,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3%,所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7%。试求其化学式。
2、Na2CO3和K2CO3的混合物12.2g与7.3%的盐酸100g正好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4.4g,则混合物中的Na2CO3为多少克?
3、有A、B、C三种一元碱,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7,如果把7molA、5molB、3molC混合均匀,取5.36g混合碱,恰好能中和0.15mol的HCl。试求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
4、十水碳酸钠由于风化失去部分结晶水。现有5g失去部分结晶水后的样品,溶于水后恰好和14.6g10%
的盐酸反应。求 ⑴这5g样品必须吸收多少克水才能恢复为十水碳酸钠;
⑵此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
5、甲烷(CH4)与氧气的混和气的密度与相同状况下氮气的密度相等,则混合气体中CH4与O2的质量之比为
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在相互反应时()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
B.
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它们的质量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D.它们的物质的量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 A
3.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 1/18 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
6.02 × 1023
C. 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 1.12 L
D. 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2.9 g 2CaSO4·H2O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 A
B. 30 g乙酸和葡萄糖的混和物中含碳原子数为N
苏教版与人教版中_物质的量_概念的编写比较
123
2007年,第2期课程改革
23
苏教版与人教版中“物质的量”
概念的编写比较
郭琦,沈晓强,朱俊杰
(江苏教育学院化学系,南京210013)
摘要:对人教版、苏教版两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中的“物质的量”这一知识点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栏目、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阐述了作者依据高中化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关键词: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新课标;新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2-0023-03
江苏地区现行的化学教材是人教版与苏教版并用,比较和分析高中化学这两种教材,对开展和即将开展新课程的地区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物质的量”作为中学化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个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本文主要针对人教版与苏教版两个版本中“物质的量”这一知识点并结合《课标》中对“物质的量”的教学要求,对教材设计和教学策略作一个比较。
们教学参考的。其一:注重知识的学习,但又不唯知识、不以传授为中心,不拘泥于知识的逻辑来传授新知识,注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其二:注重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经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基本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 / 的物理量。 2.符号:____ 单位:____(___)
3.阿伏伽德罗常熟:1mol物质/的/粒子数/与________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约为________。 符号:________.
4.计算关系:NA=________.
例:5 个H2SO4中有__个S原子,__个O原子。 5NA个H2SO4中有__个S原子,__个O原子。
5mol H2SO4中有__molS原子,__molO原子。
二、摩尔质量
1.概念:
_________/___(__mol)的物质所具有的____,符号____,单位____。 2.计算关系: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的定义式)为_________,
例:9.8gH2SO4分子,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溶于水解离出的SO4的数目为______。
练习:1.如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对于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1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餐巾纸等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