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实验报告明胶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实验报告明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实验报告明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实验报告明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1、实验原理
(1)细菌生化试验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2)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亦不相同,如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酸的产生可利用指示剂来判定。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溟甲酚紫[P HS . 2 (黄色)一6 . 8 (紫色)] ,当发酵产酸时,可使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气体产生可由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 )试验(该试验简称MR 试验)
很多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 降低到4 . 2 以下,这时若加甲基红指示剂呈现红色。因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 . 4 (红色)一pH6 . 2 (黄色)。若某些细菌如产气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但很快将丙酮酸脱梭,转化成醇等物,则培养基的pH 仍在6 . 2 以上,故此时加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
3) 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 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指示剂溴甲酚紫,pH5.2黄色—pH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 甲基红试验(M.R试验)
甲基红试验,pH4.4红色~pH6.2黄色,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低到4.2以下。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
3) 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 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指示剂溴甲酚紫,pH5.2黄色—pH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 甲基红试验(M.R试验)
甲基红试验,pH4.4红色~pH6.2黄色,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低到4.2以下。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 图文
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
3) 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 糖(醇)类发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指示剂溴甲酚紫,pH5.2黄色—pH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 甲基红试验(M.R试验)
甲基红试验,pH4.4红色~pH6.2黄色,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低到4.2以下。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
实验十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十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摘要
本次实验包括大分子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和IMViC试验(吲哚、甲基红试验)三类试验,根据要求本实验使用六种培养基分别对所需菌种组合进行了大约24h的培养,之后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各个试验。最后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了解了所用菌种鉴别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大分子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IMViC试验
前言
类的微生物有着不同的代谢类型,例如对一些物质的分解能力及分解代谢的产物的不同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对不同种类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因此可以对微生物的不同生化反应进行试验,以此证明微生物生理特征的多样性,证明微生物分类鉴别的依据。生理生化试验相比其他鉴别方法而言相对简便、快捷、经济实用,在一般的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在微生物种类的初步鉴别中被广泛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大分子水解试验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糖发酵试验
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3、IMViC试验
了解IMViC的原理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十二 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一 结果观察
1 葡萄糖发酵实验
直接观察试管, 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恶臭假单胞菌,有气泡并变为黄色;右边为大肠杆菌,
2 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 在另一管中加入V. P. 试剂,在37℃保温15分钟, 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VP,图为右边为大肠杆菌,溶液变红,为阳性菌。
3吲哚实验
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红色阳性菌;右边为产气杆菌,颜色不变,阴
性菌。
4 硝酸盐还原实验
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 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右下方恶臭假单胞菌,加入革里斯试剂A、B后不变色,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变蓝,为阴性菌;左上方大肠杆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的观察 - 图文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的观察
姓名:俞华军 班级:09生科三班 学号:200900140157 日期:2010/12/04
组别:四 同组者:谢英健 张刚刚 岳永胜 余振洋
一.实验目的
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
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在肠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了解吲哚、甲基红试验的原理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水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分子物质为较小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
A.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一种胞外酶,即淀粉酶。它可将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的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
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在含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后,由于淀粉被细菌的淀粉酶水解,遇碘不再变蓝色,培养基上菌体周围会出现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如菌苔周围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的观察 - 图文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的观察
姓名:俞华军 班级:09生科三班 学号:200900140157 日期:2010/12/04
组别:四 同组者:谢英健 张刚刚 岳永胜 余振洋
一.实验目的
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
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在肠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了解吲哚、甲基红试验的原理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水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分子物质为较小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
A.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一种胞外酶,即淀粉酶。它可将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的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
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在含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后,由于淀粉被细菌的淀粉酶水解,遇碘不再变蓝色,培养基上菌体周围会出现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如菌苔周围
植物生理生化综合实验报告
面粉与米粉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蒋名鹏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2011313546)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1】。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是植物糖类运输的主要形式。糖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成分之一【2】,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主要是从植物中获取糖分。而在我国南方人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本文对于研究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评价营养状况,分析农产品品质等均有必要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可掌握蒽酮法测糖的基本技术【3】;更进一步可分析比较米粉与面粉中可溶性糖含量,试说明米粉与面粉哪个糖分更高,为二者营养价值比较作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云南农业大学购买的粗米粉和粗面粉,经过一定的去杂处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
【4】
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可溶性糖的测定可分为三步:1.绘制标准曲线;2.提取可溶性糖---干样浸提;3.测定糖含量,选用620nm波长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查标准曲线,求得相应的
【5】
糖含量。
二、结果和分析 1.米粉
微生物鉴定中的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鉴定中的生理生化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
同的酶系统。
2. 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糖发酵的原理,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4.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的原理如下:
1. 大分子水解试验
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分子物质为较小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脂肪酶水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等,这些过程均可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如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但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液测定时,不再产生蓝色,表明细菌产生淀粉酶。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可改变培养基的pH,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