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鸽子伤寒副伤寒

“预防鸽子伤寒副伤寒”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预防鸽子伤寒副伤寒”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预防鸽子伤寒副伤寒”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预防与控制伤寒副伤寒等秋冬季传染病应急预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隆林职业中专学校

预防与控制伤寒副伤寒等秋冬季传染病

应急预案

最近一段时间,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伤寒副伤寒疫情,为了认真做好学校的伤寒副伤寒预防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与监控,落实卫生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工作第一次预警通知》(桂体卫艺[2007] 103号)精神,切实做好学校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 指导思想

本着对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我校伤寒副伤寒预防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县教科局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两个到位”、“两个必须”的要求,即认识到位,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工作上必须严防死守。采取积极的措施,切实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 、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实际,成立学校伤寒副伤寒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岑志三同志担任组长,分管后勤的陈顺华副校长、办公室孙祖恒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总务处、食堂、医务室及班主任等同志组成。

组 长:岑志三 副组长:陈顺华、孙祖恒

组 员:岑树保、赖宇宁、岑凤贵、郭秀仁、各班班主任 三

疾控中心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xxx市疾控中心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心各科室:

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加强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和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前言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通常8~10月为发病高峰。伤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等)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伤寒、副伤寒的带菌者是传染源。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3~42天,平均14天,病程3~4周。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暴发型伤寒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有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可危及生命,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抢救,仍可治愈。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

伤寒论考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一.从理论和临床上分析:少阳和厥阴主枢机的区别?

少阳主枢有二层含义。一为少阳是人体物质及气机升降的通路; 二为少阳还是人 体物质及气机升降出入动力。 少阳主枢的生理 2 . 1 表里出入之枢 太阳经循于人体之背而主乎表。阳明循人体之前而主乎里, 少阳循人体之侧主乎半表半里. 因此, 少阳之气内可通于阳明之里, 外可连于太阳之表。正如户枢之可开可阖也, 诚如张景岳所说: “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 可出可入如枢机也。” 2 .2 阴阳虚实之枢 “在《伤寒论》中三阳属实, 三阴属虚, 阳气转实转虚之枢亦在少阳, 所以程钟龄在解释半表半里时如是说:“太阳阳明为表, 太阴少阴厥阴为里, 少阳居表里之间, 谓之半表半里。

2 . 3 上下升降之枢 人体气、血、津液以及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亦以少阳为通路和动力。少阳枢机运转, 气、血、津液上下敷布适宜, 脏腑气机升降如常, 少阳枢机不运, 气、血、津三液上下敷布失宜,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此外, 少阳主枢还表现在精神调节上。精神的兴奋与抑制必须协调, 协调的关键亦在少阳。枢机通利, 气血平和, 精神舒畅, 反之,会表现出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的病证。 3 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少阳主枢的病理变化就是

伤寒复习试题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复习题,全了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

A.心下痞

伤寒复习题,全了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伤寒论》原文_(洁本)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伤寒论》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蛛丝者,阳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

伤寒论重点条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论重点条文

2

3

6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13

20

26

31

34

35

38

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319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

读书《医宗金鉴·伤寒篇》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大陷胸汤:芒硝、甘遂、大黄;

  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

  枳实理中汤:枳实、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三物白散:桔梗、贝母、巴豆。

  大陷胸丸:大黄、葶苈子、杏仁、芒硝、蜜。

  1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跻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功效:高者平之,清热利湿。划重点:结胸证,心下硬痛,烦躁懊恼,为阳热内陷之实证;如果没有形成结胸,单纯的阳热下行后郁在体内形成的热不能外越,湿不能下流,而“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这是湿热为病(后半句)。

  2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功效:攻结泻热,急下存阴。划重点:本条文主要是津伤、胃热、邪实拥堵全腹。全腹邪气盛,脉常沉伏,惟下之,脉自渐出也。

  3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功效:清热涤痰。划重点:大小结胸辨别重点在于痛不痛(按之)。痞证

伤寒论条文排序规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伤寒论条文排序规律-孙曼之《伤寒论》条文排列有无其内在规律? 前人歧见纷出, 各衷其是 。 此事于《伤寒论》研究,显然有重要意义。为避免逐条分析所造成的篇幅浩繁,本文拟以《伤寒论》六经各篇从六经提纲至“病愈时辰”有关条文,作一剖析,并作出相应的结论,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1.太阳篇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按:本条为太阳病之脉证定义。为了便于归纳条文,本文对于各篇的脉证,分为本证、感邪证及传变证三种类型。本条即为太阳病本证。本证为六经病的“原型”;本证在感受外邪后所形成的证,则称之为“感邪证”;感邪证发生传变后所形成的证,称为“传变证”。除上条太阳篇本证同时也具有感邪证性质外,其余各篇的本证均属于尚未感邪的、具有相应脏腑病理变化的经病原型,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按:以上两条分别为太阳病感邪证之分类。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

第二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5)

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1)

第五章辨少阴脉病证并治 (22)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5)

附:温热病 (27)

1

中医专科《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

绪论

一.伤寒论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张仲景

东汉末

二.伤寒的含义

广义:泛指一切外感病邪

狭义:特指外感风、寒或风寒,而伤寒论此书主要讨论的是狭义伤寒。

三.六经辩证的本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六经辨证是指外感风寒侵袭人体由表及里、由阳及阴疾病发生发展的传变规律如: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在三阳经多为阳证实证热证,在三阴经多为阴证虚证寒证。邪气在阳经中传递是由于正盛邪实,邪陷阴经是由于阳气不足正虚邪恋。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临床的过程中用六经分证的方法来概括和驾驭诸病。

四.六经辩证的实质

何为六经,最早见于《内经》。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生理学。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实质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紊乱。如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临床表现就是手足太阳经和手足少阴经以及所属脏腑的发生病理变化。

五.六经病的主证、兼证、变证和兼夹证

主证:顾名思义,就是占主导地位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