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的物体
“固体的物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固体的物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固体的物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固体物体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 晶体结合
3.1 惰性气体晶体 惰性气体晶体是最简单的分子晶体,原子间的相互作
用能可以用勒纳—琼斯势描写 u?r???AB?12 6rr式中r是原子间的距离,A、B是两个常数.第一项代表吸引作用,第二项代表排斥作用.若用两个无量纲的参量?,?表示,则勒纳—琼斯势可以写为
6????12???? u?r??4????????
?r?????r??式中???BA?,??A24B,它们可以由气态参数给出。 (a)画出勒纳—琼斯势能曲线,并说明参数?,?的物理意义.
(b)对fcc结构的惰性气体晶体,证明平衡时原子间的最近距离r0?1.09?,每个原子的内聚能为u??8.6?.
(c)证明平衡时面心立方结构的惰性气体晶体的体弹性模量是B0?[解]
(a)勒纳—琼斯势为
????12???6?u?r??4????????
?r?????r??75?16?3
令
r??x,u?r??f 4?则又可以写为 f?x??11? 126xxdf?0即 dx作出函数曲线如图3.1所示.曲线的极小值对应于
?12x?13?6x?7?0x?2?1.1216
零,(大丫=d 6: 幂,(太)6zi e2‘:
土壤、生物体和固体废物监测
第4章 土壤、生物体和固体废物监测
4.1 土壤污染监测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造成的危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二是被农作物吸收积累,通过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或者污染物由土壤转入水体或大气,使土壤成为二次污染源。所以,土壤污染监测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监测数据判断污染现状,预估污染发展进程和趋势,并加以防治。 4.1.1 土壤污染
4.1.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以致在植物体内积累,使作物产量、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时就称土壤受到污染。或者说环境污染物过量地输入土壤,使土壤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土壤中所生长的植物和微生物受到危害,并使植物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时,就称土壤污染。
4.1.1.2 污染物与污染源
1.污染物
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由于人为原因或者自然原因进入土壤。这些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如镉、汞、铅、砷等,非金属包括氰化物、氟化物以及过量的营养元素等,有机污染物如酚、农药等以及病原微生物等。
2.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 主要指灌溉水、降水。酸
《力 物体的平衡》
www.go818.cn试卷吧 http://go818.cn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
物 理 试 题(一)
(《力 物体的平衡》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总 分 总分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没有物体,力也能够客观存在
C.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3.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与弹力成正比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D.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4.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叙述
《力 物体的平衡》
www.go818.cn试卷吧 http://go818.cn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
物 理 试 题(一)
(《力 物体的平衡》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总 分 总分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没有物体,力也能够客观存在
C.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3.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与弹力成正比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D.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4.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叙述
物体的分类(科学)
《物体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习活动;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8个装有相同种类、数量的文具的大书包,探究活动记录卡。 学生:同小组的同学商量,有选择的自带一些喜爱的玩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课件展示一间摆放整齐有序、舒适的房间。
(1)师:看了以后,你想说些什么? (两三名学生谈观后感)
(2)波波的房间又会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波波凌乱的房间)(3)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他的房间吗?(指名谈感受)
(4)你能给波波出个主意吗?(小组讨论)
(5)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老师很高兴。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的办法?(指名回答) 2、小结:真棒!你们帮了波波一个大忙,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物体的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郑月珠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这一课中,通过一张简笔画图,从不同方向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两张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学校门口里拍和外拍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特征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二、 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青蛙、小飞机玩具等,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让学生从多方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后,小猴图: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通过小洗车图连一连练习,加深对所学知
物体的表达方法
第四章 物体的表达方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特殊表达方法)
第四章 物体的表达方法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用三视图表达物体的方法,对于复杂的物体,使用三视图表达往往视图中的虚线很多、看图也很不方便。对于物体上的倾斜结构,在三视图中往往不能反映这些部位的实际形状,因此三视图的表达方法有时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国家标准“技术制图”规定了其它的表达方法,本章我们将介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常用表达方法。
§4-1 视图
视图的标准为:技术制图GB/T17451-1998, 机械制图GB4458.1-2002。视图是物体在投影面上投影,主要用来表达物体的外部形状,不可见的部分用虚线绘制,在不影响看图的情况下(由其它视图反映),虚线可以省略不画。视图可以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一、 基本视图
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影获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三视图属于基本视图中的三个视图。在空间共有六个基本投影面,如图4-1a所示,在正投影面、水平投影面、侧立投影面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三个投影面,空间物体放置在六个基本投影面之间,从六个方向(A~F)向这些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主视图(方向A)、俯视图(方向B)、左视图(方向C)、右视图(方向D)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运动会报名 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下面这些物体,你能够求出它们的体积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情境导入怎样求这些物体的体积呢? 西红柿、梨、土豆和石块的形状都是不规则的,不能 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 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吗? 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 体,再求出它们的体积。 动手做个试验来试一试。
一、情境导入测量西红柿体积的实验: 实验活动要求 (1)往水槽里倒水,记下水面的高度。 (2)再把西红柿放入水槽量杯里(水没过西红柿)。 (3)记西红柿没入水后水面的高度。 (4)思考求西红柿体积的方法。
二、合作探索测量西红柿体积的实验:
将西红柿放入水中
水面上 升了。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西红柿的体积。
如果将西红柿换成土豆,你会有什么发现?
将土豆放入水中
水面上 升了。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二、合作探究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体积差
高度差
继续
二、合作探究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西红柿的体积等于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体积。 15×10×12-15×10×10 =1800-1500
5.1物体的质量 说课稿
我参加基本功比赛的说课稿,不错的。
5.1物体的质量(说课稿)
5 号选手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5号参赛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小节《物体的质量》。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课时为1课时。下面我来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物体的质量是本章第一节,质量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也为学习密度、重力作必要的准备。质量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概念,能够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从清远市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质量知识是常考内容,重点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与后面的密度知识相结合。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平均占分为3分左右。因此,这节课不仅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近年中考试题趋势,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近年中考试题趋势并结合八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物体的相互作用及物体的平衡考点解析与单元检测
物体的相互作用及物体的平衡
考点解析:
考点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能力级别:Ⅰ)(说明: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1.静摩擦.
(1)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二物体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②接触面粗糙 ③二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最大静摩擦力.
【例题】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A.10 N,方向向左 B.6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解析〗由力的平衡,木块开始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水平向左。显然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8 N。撤去F1后,因为F2<fmax,故物体仍保持静止,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 N方向向右,合外力为零。D答案正确。
F1 F2 变式练习
1.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