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训练
“高考文言文实词训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考文言文实词训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考文言文实词训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附答案(文言文实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教学目的:
学习掌握如何推断实词在句中意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规律
2.联系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语言现象及规律 一、明确常见实词的含义
不包括古今相同的“山、水、人、鸟”之类
1、指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如:俾、敕、啻、匮、骈、阙、穑、俟、罔、谒等 2、古今都常用,意义有关联又有区别的词 如:坐、引、因、息、微、发、信、余、家等 课本后列了340个文言实词 二、文言实词的基本规律 (一)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
但有少量双音词,如“窈窕、仓皇、区区、旌旗、社稷、宾客、婚姻、森然、率尔、太息”等。不可以把它们拆开来理解。
(二)词义演变的结果:古今异义
首先,注意古今用词的变化。同一事物、行为,古代用某个词,而现代则用另一个词。 如:“履”现代说“鞋”,“行”现代说“走”。有的字形相同,但古今意义不同。
如:“勤”,古代是“劳”的意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代则是“勤谨”“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附答案(文言文实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教学目的:
学习掌握如何推断实词在句中意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规律
2.联系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语言现象及规律 一、明确常见实词的含义
不包括古今相同的“山、水、人、鸟”之类
1、指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如:俾、敕、啻、匮、骈、阙、穑、俟、罔、谒等 2、古今都常用,意义有关联又有区别的词 如:坐、引、因、息、微、发、信、余、家等 课本后列了340个文言实词 二、文言实词的基本规律 (一)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
但有少量双音词,如“窈窕、仓皇、区区、旌旗、社稷、宾客、婚姻、森然、率尔、太息”等。不可以把它们拆开来理解。
(二)词义演变的结果:古今异义
首先,注意古今用词的变化。同一事物、行为,古代用某个词,而现代则用另一个词。 如:“履”现代说“鞋”,“行”现代说“走”。有的字形相同,但古今意义不同。
如:“勤”,古代是“劳”的意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代则是“勤谨”“
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
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
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 文言实词小练习(一)
1.选出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爱霁云之勇且壮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
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 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 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 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
D.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表被动)
4. 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 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独在异乡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把不能让人骑乘驮运的实告诉他)。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 正:审理,追查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判
决处死,请审理他。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律当(判决)诛”
①控制、抑止,“按兵不动”。②考查,研求,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编者按”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之)奏,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 告诫)报许之。误:报告 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 正:边境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训练(二)11.曾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14.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见放楚之汨罗。16.从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
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桃花源记》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填空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1、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5.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专项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 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
3、 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尤其注重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中找答案,加深印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如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实词不仅总量大,而f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
【解题方法】
在本环节中,先由学生做练习,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组习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最后由教师明确。
(一)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练习:
1、士类益以此多之 ( 称赞 )【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
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原文说何远离开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中语文爱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w.w.w.k.s.5.u.c.o.m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失街亭》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
1世之有饥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学生版)
文言文阅读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相似,此句中“归”解释为“ ”。
(2)2010年全国卷文言文第1题“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此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相似,此句中“报”解释为“_____________”,
二、上下文语意推断
多义词义项丰富,但在具体语境中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因此,判别多义词的义项要在理解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上下文作出选择,前因后果、上问下答、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常常都是判别的最好依据。 1.依据因果关系推断
例1:(06全国卷Ⅰ)其(何远)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
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
例2(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卷)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
将摭其罪 摭:拾取,搜集 .
例3(08广东卷)或问访(周访,人名)曰:“人有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