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

[基础全扫描]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 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物质变化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所有的物质都在变化,现在你能自信地告诉大家,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哪两种变化?

板书: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又是化学变化?

(有些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成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板书:改变状态、形状、大小

3、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板书: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二、整理归纳物质变化

1、现在请同学们看一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讲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知识概要:

一、简单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叫分散质,后者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来分(共九种) 分散质分散系举例 固体固体合金 固体液体碘酒 固体气体烟尘 液体固体珍珠

液体液体酒精水溶液 液体气体雾

气体固体塑料泡沫 气体液体肥皂泡沫 气体气体空气

分散质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标准来分 分溶液: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散{ 胶体:溶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系浊液:溶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外观 稳定性 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组成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滤纸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 典型实例

溶液 均一、稳定 稳定 〈1nm 单个分子或离子 能 能 食盐水 胶体 大多均一、透明 介稳性 1~100nm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能 不能 淀粉溶液牛奶豆浆 浊液 不均一、不透明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

(1)交叉分类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

类结果,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

单质Al 氧化物Al2O3 氢氧化物Al(OH)3

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3、NH4HCO3、NH4HS、(NH4)2S

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特殊情况还有: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O、Zn(OH)2

3.分散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4)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

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大而稳定存在,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

不易下沉或上浮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三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 )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3.氢化亚铜(CuH)是一种不稳定物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也能与酸反应。用CuSO4溶液和“某物质”在40~50 ℃时反应可产生它。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某物质”具有还原性 B.CuH与盐酸反应,可能产生H2

C.CuH与足量的稀硝酸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由本节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2.教学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

藻类代谢产物中典型异味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藻类代谢产物中典型异味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藻类代谢产物中典型异味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姓名:金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王正萍

20090623

藻类代谢产物中典型异味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硕士论文藻类代谢产物中异味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

目前,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了湖泊中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有异味的代谢产物,引起水体的异味问题。藻源异味化合物引起的水体问题,是饮用水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长期关注热点。因此对于藻类代谢产物与水体异味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水样及藻样进行检测,筛选出典型的代谢产物为p.环柠檬醛、p.紫罗兰酮和吲哚,这三种物质为典型的异味化合物。同时对样品中这三种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课题通过围格实验、藻类密封分解实验,确定了藻类与p.环柠檬醛、D.紫罗兰酮、吲哚之间的关联性。

在藻类密封分解实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环柠檬醛、D.紫罗兰酮呈现下降趋势。藻样中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p.环柠檬醛、p.紫罗兰酮的分解率随之升高:B.环柠檬醛在培养温度为15℃、25℃、35℃下的分解率为98.6

化学必修1教学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近100页)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1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餐巾纸等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

物质量优秀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篇: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作者:杭晓峰 钱耀刚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年第11期

教材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