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1.知识概念 1.有理数:
q(1)凡能写成(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零 ② 有理数??负整数 ???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a?0)??a(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
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
+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的绝对值是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 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 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q
(1)凡能写成(p,q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正有理数 正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 零 ② 有理数 负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 0)
(a 0) a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 0(a 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1.有理数:(1)凡能写成
qp(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
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整数?有理数???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0)?a(a?0)??a(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a(a?0)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
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
人教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q(p,q为整数且p?0)p(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 1 -
?a(a?0)?a??0(a?0)(a?0)?aa?????a(a?0)或??a(a?0) ;绝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
12-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
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
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
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精品文档
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
-=是反比例函数.
精品文档
AHAHAGAHAGAGGAGAGGAFFFFAFAF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公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回顾与公式
一、分式
1、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ma=a(anm-n0)
2、 两个单项式相除,只要将系数及同底数幂分别相除。
3、 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0(A=0,B0)。
4、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
5、 最简公分母是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6、 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称为增根。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7、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a=1(a0)
8、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a=((a
的形式,其中n是正-n0)=n9、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整数,1≤<10。例如0.000021=2.1
二、一元二次方程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bx+c=0(a、b、c是已知数,a
和常数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图文
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归纳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归纳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知识点归纳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4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知识点归纳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知识点归纳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
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
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q(1)凡能写成p(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① . ② 、③ 、
④ 统称整数;⑤ 、⑥ 统称分数;⑦ 和⑧ 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⑨ ;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有理数???零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 ②
???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① 、② 、③ 的一条④ .
3.相反数:
(1)只有① 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② ;0的相反数还是③ ;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④ .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① ,0的绝对值是②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③ ;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