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 题 3二氧化碳 和 一氧化碳

考点回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和 大理石,它的反应原理是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 H2O+CO2↑ 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 因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二氧化碳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验满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 。 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考点回顾: 3.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由 碳 原子排列 元素组成的 单质 ,但是由于它们 方式不同 ,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差异。

思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样吗? 为什么?

二氧化碳 和 一氧化碳

CO2

CO

元素的种类和分子的构成相同吗?

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使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6-4

图6-12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6-5现 象分 析

塑料瓶变扁了. CO2能溶于水。图6-1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讨论1.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证明同体积的CO2比 . 空气重? 答:充二氧化碳气球向下降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了解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知道CO2能溶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通过实验认识CO2的化学性质,CO2不能燃烧、能与

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循环;知道二氧化碳含量过

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倡导低碳生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课型新授上课课时数

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日期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通过对一氧化碳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对比、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过程

方法

通过对一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

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

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媒体教

课时一课时

教学

一氧化碳变换题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变换题库

1.变换岗位的任务:

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尽可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有效合成气氢气。 2.变换反应原理

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及催化剂的作用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跟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基本反应式为: 变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

这是一个可逆放热,等体积的化学反应,从化学反应平衡角度来讲,提高压力对化学平衡没影响,可提高反应气体浓度,有效反应碰撞增加,提高变换装置的利用率,降低反应温度和增加反应物中水蒸气量均有利于反应向生成CO2和H2的方向进行。

变换反应是CO和H2O共存的系统,含有C、H、O三个元素的系统,从热力学角度来讲,不但可以发生上述(1)的变换反应,还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 如:

CO+3H2==CH4+ H2O CO+H2==C+ H2O 2CO==C+ CO2 3、影响变换反应的条件

(1)压力:压力对变换反应的平衡影响甚微,但提高压力能促使析碳和甲烷

化反应的发生。从反应平衡角度而言,CO的平衡浓度与压力无关。从反应动力学角度而言,加压能提高反应速度。

(2)温度: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因而低温有

一氧化碳变换操作规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氧化碳变换操作手册

第一节 工艺原理

一氧化碳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温度(高于催化剂的起始活性温度)条件,CO和水蒸汽发生反应,将CO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气。其化学反应式为:H2O+CO ? CO2+H2+Q

这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从化学平衡上看降低CO2浓度,降低温度,增加水蒸汽量可以使平衡右移,提高CO转化率。一氧化碳在某种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副反应:

CO + H2 ? C + H2O (1) CO +3H2? CH4 + H2O (2) CO2 + 4H2O ? CH4 + 2H2O (3)

这几个副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甲烷化反应会使催化剂床层温度飞升,析碳反应造成催化剂失去活性,在正常操作中我们要尽量减少这些副反应的发生。

本工序针对SHELL粉煤气化生成的粗合成气的特性(CO含量高,且含硫量较高),一氧化碳变换采用耐硫宽温变换工艺,采用锅炉给水、脱盐水换热的方式回收反应热。 第二节 流程叙述

从SHELL来的煤气化装置的粗合成气(温度:168℃,压力:3.8MPa(g),湿基CO:55.6%,干基CO:69.07%)进入煤气原料气分离器04S001,分离出夹带的液相水

二氧化碳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二氧化碳制取》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第六单元是初中化学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最为完整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探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反应原理,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制取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 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 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 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 怪。

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标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小结

活动与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

现象 分析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的蜡烛先熄 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这说明密度比空气大,同时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为什么有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怎样检验并避免这种事故?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聚积在地势低,又不通风的 地方,如菜窖, 菜窖里的菜会有呼吸作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空气 不流通,二氧化碳就堆积起来,使得供呼吸的氧气含 量变少了,人晕倒是因为急性缺氧,二氧化碳不能供呼吸

检验:可以用蜡烛或其他东西点燃了放到菜窖里面,如 果蜡烛灭了,就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很高,要先开窖通气 一段时间以后再进去返回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 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 变瘪。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探究Ⅰ 向小花上喷稀醋酸

结论:醋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Ⅱ 向小花上喷水

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Ⅲ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结论

二氧化碳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二氧化碳(CO2)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学院:xx学院; 上课班级:x班; 年级:x级; 专业:xxxxx;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 电话:xxxxxxxxx

1.二氧化碳的简介

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本来是一种复合生态平衡的的循环。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 ,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做成的,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制造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1.1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3、溶于水 证明:1、2.

步骤:(1)先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集气瓶的CO2;

(2)往烧杯里倾倒CO2

实验现象:最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然后是上层的蜡烛也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证明:3.

步骤: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 实验现象:瓶里压强减小,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1.2二氧化碳的化学特性

1、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2、CO2与水

一氧化碳超限管理措施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氧化碳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一氧化碳气体现场管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空区闭墙一氧化碳管理

1、通风队及时对采空区、老区进行封闭,并保证封闭质量,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涌出。

2、通风队加强采空区闭墙的检查与管理,掌握采空区内的气体情况,每班至少检查一次闭墙处的瓦斯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当闭墙处瓦斯浓度大于1%时,必须汇报通风调度,并进行处理。

3、闭墙封闭完毕后要设栅栏、警标、说明牌板和检查牌,并定期检查,采空区密闭内气体浓度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气体分析,并检查闭墙的完好状态及漏风情况,并建账管理。

(二)综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管理

1、瓦检工加强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其回风流中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检测检查。

2、在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氧化碳监测探头,地面监测监控人员要加强对综采工作面回风一氧化碳的监控,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通风队及分管领导进行处理。

3、采煤期间瓦检工加强对机尾及回风流中过往人员的

看护,严禁人员在回风流中逗留、休息。

4、对综采工作面的风量进行合理分配,加强进、回风布障的管理,稀释和冲淡上隅角和落山角的有害气体浓度。

(三)放炮期间一氧化碳管理

1、采掘

19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6
【bwwdw.com - 博文网】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通过实验,认识

co 的性质和用途。

技能:通过学习,会写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及准确认识其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氧化碳是有毒性的,养成良好的取暖习惯。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co 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通过学习,会写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及准确认识其实验现象。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木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 _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碳的町燃性: __________ 燃烧,放出大量热,火焰呈 o 化学方程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易与 __ 结合,使Z 不能很好地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合,造成住物体内缺氧。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牛?煤气屮 毒?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川途,这节课我们先來看看一氧化碳冇怎 么样